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林濁水觀點》戲的局外人眼中的台灣獨立: 寇謐將新書《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

入戲的局外人的角色定位,使作者寇謐將擁有一個又熱情又理性的特質,使他這本《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處處展現了不被包括國民黨、民進黨、各種不同的台獨支持者在內的成見蒙蔽的視野。他既對各路人馬的政策有比較持平的評價,也對台灣建議了和他們迥然不同的策略。

林濁水

《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是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資深記者寇謐將( J. Michael Cole )的力作。

《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是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資深記者寇謐將的新書。(圖:作者提供)

在書中作者特別強調,他是以局外人身份寫這本書。

「局外人」三個字在書中涵義多重,並不只是「外籍人士」這一個表面上的意思而已。

近年來,幾位美國智庫學者也出版了一些值得一讀的討論兩岸關係的書,他們也都是外籍人士,但是他們都曾在美國政府當過官、處理過兩岸事務,因此他們都應該是兩岸事務的局中人不是局外人,他們會撰寫關於台灣的專書,當然是對台灣的國際處境有高度的同情;但是局內人的角色使他們習慣上「把台灣地位視為中美關係的附屬問題」,換句話說,他們的見解都難免是美國立場的兩岸觀點。

寇謐將做一個沒當過主導世局的美國官員的局外人,在寫這本書時,立場自然有可能不同。

這本書很特別的以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開頭。他說「也許不是意外,我在2005搬到台灣後,閱讀的第一本關於台灣的小說,就是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1945年吳濁流這本小說完成時,台灣是孤兒,而在50年後的現在,寇謐將認為在他寫這本新書時,台灣還是孤兒。

長遠以來,孤兒處境,是不分統獨立場的台灣敏感知識份子的共同經驗,羅大佑固然就堂堂皇皇地以《亞細亞的孤兒》為名做了一首動人的曲子,亞細亞的孤兒心境也是陳映真非常重要的文學創作主題。

怎樣擺脫孤兒的命運?小說家劉大任在他的小說《浮游群落》中有這麼一個角色,他說他是這樣決定尋求中華民族的認養的:

「我痛恨挫敗、屈辱、馴良、服從、歸順⋯這些他媽的王八蛋的字眼⋯」。因此他雖然尊敬彭明敏發表的台獨自救宣言,但是「 我不得不反對他,因為只能帶給我敗北。咱台灣人已經失敗太多次了,再也不能失敗,再也敗不起了。」

我們並不清楚陳映真和羅大佑是不是就是劉大任小說中人因此成為的誠恐惶的大統派?但是我們很清楚的是,現在台灣民眾正是因為努力要擺脫孤兒處境而一面倒地走向和陳映真他們相反的一條路,支持台灣獨立,台灣更有人更因為讀過吳濁流這本小說,受到震撼而決定以台灣獨立運動當一生唯一的志業。

寇謐將以《亞細亞的孤兒》這部小說為他的書開宗明義,已經清楚地表白了他不是普通的局外人,是「入戲」的局外人。

小說家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透過主角具體的的生命經驗刻劃台灣人的孤兒處境,描繪的是「戲中的主角」和外在世界的對話;寇謐將不同於小說中的主角,做為外籍政策研究員和資深記者,面對台灣歷史,他畢竟是觀眾,所以儘管入戱,仍然清楚地自稱是「局外人」。做一個局外人,他勾勒台灣人的孤兒處境,便從一個和吳濁流、陳映真完全不同的途徑:他的書以一個專章的篇幅細細描述台灣的「身份」問題怎樣在北京的壓力下被國際學術界、國際媒體、美國智庫學者刻意的忽略甚至「遺忘」以致於成為孤兒,其景況和吳濁流的小說的情節一樣令人難以喘氣。

小說家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透過主角具體的的生命經驗刻劃台灣人的孤兒處境,描繪的是「戲中的主角」和外在世界的對話。(殖民地文學/文化部臺灣文化工具箱)

做一個從《亞細亞的孤兒》的處境入戲的寇謐將,他的書寫立場和一般美國專家截然不同。

台灣成為孤兒,關鍵在於國際權力政治現實主義,以致於權力中人習慣上把「台灣地位視為中美關係的附屬問題」,甚至於是「一大麻煩」,主權國家的「地位很模糊」。寇謐將認為這對台灣非常不公平。因為事實上如假包換的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不被國際社會正式承認,是國際權力角力下的安排,而不是台灣在國際法的條件上有什麼缺陷。

寇謐將洋洋灑灑地列舉了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條件和事實:

依1933《蒙特婁公約》,不只具備作為國際法人的國家資格:固定的居民、一定的領土、有效的政府、與他國交往的能力,擁有受到承認的護照、貨幣、常備兵、定期選舉等等,像一個正常國家那般運作;同時在經濟上,台灣的規模全球排名第21,而且是全球產業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在地緣政治上,台灣位居第一島鏈樞紐位置;在意識形態的對立上,台灣是新興民主國家的典範; 日益成熟的「公民民族主義」和作為「亞洲所有國家當中最活躍的公民社會之一」,強化了台灣自我防衛的無形戰力⋯。

這些條件在一些研究兩岸問題的專家來說是基本知識。1 但是局內人的美國專家認為台灣還是應該維持在當前「不統不獨」的地位模糊現狀,才能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只是入戲的局外人寇謐將認這樣維持下來的和平是「假象的和平」。他的書名因此叫《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書名既鮮明地標示了他和美國局內人專家完全不同的立場,也點出了長住台灣的他,對台灣了解的深度。

美國專家普遍認為台灣之所以成為麻煩的製造者,是來自於民進黨冒進地鼓舞台獨而觸犯了北京統一的意願,所以只要懲罰民進黨,讓民進黨接受諸如「四不一沒有」或「九二共識」,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寇謐將認為這並不切實際,因為,當前台灣民主的公民社會已經趨於成熟,形成了由下而上的台灣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並不「反中」,也不排斥中華文化,但是他的內涵和中國由「文明的角度」,既「沒有邊界」,又強調「血統」以及「受害者情結」的中國民族主義不同。這兩種民族主義間的歧異,尤其加上後者的擴張主義才是兩岸緊張關係的根源。

台灣做為主權獨立國家條件在一些研究兩岸問題的專家來說是基本知識。但是局內人的美國專家認為台灣還是應該維持在當前「不統不獨」的地位模糊現狀,才能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圖為去年6月馬英九於史丹福大學「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與美國兩岸學者舉行視訊會議,中央社)

2008年後民進黨雖然失去政權而下台,但是台灣民眾對這種民族主義的認同並沒有因此而下挫;相反的,在2008~2016年間還以更快的速度持續上升,所以作者認為馬總統執政帶來的和解年代「不過是一段簡短的空窗期」。

沒想到作者「不過是一段簡短的空窗期」這話還應證得真快。

在他的書還在印刷廠印製的期間,馬總統這位過去親中而一向被多數美國中國通最肯定的台灣領導人,一夕之間竟然取代民進黨成為美國官方的麻煩製造者了:由於他不接受美國的勸告而登陸太平島,並且還宣示討好北京的南海海域主張,美國AIT和國務院接連對他的做法表示「失望」、「極無助益」、「對和平沒幫助」,甚至嚴厲指責他「升高緊張」,更不客氣地說「我們期待下一位台灣領導人,並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言下之意簡直是希望他趕快下台了。

轉折關鍵正在於中國與眾不同,基於歷史、文明而「界線又不明確的民族主義」想像出來的國際秩序和當今通行的西伐里亞秩序互不相容。寇謐將認為中國這種民族主義和台灣基於當代文明的民族主義的磨擦造成了兩岸的緊張;現在,我們還進一步發現,寇謐將這一個觀點也適用在了解中國和他的諸鄰國在南海海域上的緊張關係:正是中國所謂的不明確的「傳統歷史水域」的海域劃界觀念和當代的《 國際海洋公約》的衝突。在這樣的衝突中,選擇了「傳統歷史水域」的立場的馬總統,便從和平的諦造者變成了麻煩製造者。

馬英九登太平島,宣示討好北京的南海海域主張,美國AIT和國務院接連對他的做法表示「失望」、「極無助益」、「對和平沒幫助」,甚至嚴厲指責他「升高緊張」。圖為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圖擷取自U.S. Department of State Daily Press Briefing 影片)

有趣的是,儘管在書中,作者強調國際主流的兩岸平衡策略只能創造和平假象,以致於感受到中國壓力後,「像華府、東京和坎培拉,都已經出現關鍵和強烈的訊號。」,「可能會出現重大改變」;但兩年來美國智庫的專家們仍然依循自已過去的舊理路看新局,典型的例子是,當蔡英文在2015 訪美前,他們不斷警告如果她不接受九二共識,她的美國行勢必難過,不料她雖然没有承認九二共識,但是在美國她得到的待遇,就一個正常國家雖然仍然萬分委屈,卻反而遠超過了30年來任何訪美國民黨政治領袖。

入戲的局外人的角色定位,使作者擁有一個又熱情又理性的特質,使他這本書處處展現了不被包括國民黨、民進黨、各種不同的台獨支持者在內的成見蒙蔽的視野。這樣,他既對各路人馬的政策有比較持平的評價,也對台灣建議了和他們迥然不同的策略。這些,並不是這篇短文能夠逐一介紹的,現在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傳統的外籍專家總是建議台灣必須讓中國感到統一有望才能維持兩岸和平。基本上,最信服這一套的是國民黨人士,國民黨典型的作法是公開宣揚,台灣獨立的主張在台灣不得人心。這種說法雖然完全背離事實,但是在政、學界卻是那麼主流,以致連民進黨也常成為跟隨者。典型的例子是,無論2014 九合一選舉或是2016總統、國會大選,民進黨會大勝,人民不信任國民黨一中色彩的兩岸政策無疑是一個關鍵。

九合一選舉中,台灣頭兩個親中家族在傳統深藍的台北市和桃園市全都失敗,就是最強烈的證據,不料民進黨卻勝得不自在,因此特別派人到華府向美國強調,這兩次選舉不是民眾對國共合作的兩岸政策的公民投票。這說法目的明顯,是想要避免美國和中國「懲罰台灣人在選舉中作了錯誤選擇」。問題是這等於在宣揚台灣抗拒國共聯手的兩岸政策,甚至維護台灣自己的獨立主權都是沒有正當性的。

無論2014 九合一選舉或是2016總統、國會大選,民進黨會大勝,人民不信任國民黨一中色彩的兩岸政策無疑是一個關鍵。(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寇謐將完全不同意這個做法,他在最後一章這樣下結論:面對北京,台灣除了強化國防、遏止中國攻勢外,應該強化強化宣傳,反制北京一個中國的政治宣傳,「讓世人了解台灣人民對獨立的渴望遠比世界上其他人所相信的更高」。

只是寇謐將並不以為他在寫書時,仍然在競選總統的蔡英文一旦當上總統後,必須放棄她溫和的兩岸路線而和北京針鋒相對,於是,他似乎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如果連民進黨的領袖在台灣主權立場上都須要像蔡英文這麼溫和含蓄,台灣人民對獨立的渴望怎樣可能像寇謐將主張的那樣宣傳出去?這一個難題作者並没有給我們答案,但是答案顯然就在作者一再稱讚的成熟的台灣公民身上:台灣人民的渴望在透過太陽花事件、九合一選舉、2016大選強烈地表達出來後,國際媒體不得不矚目,也普遍精準地掌握了民眾要表達的意義。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馬總統雖然在轟動一時的馬習會中口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國際媒體幾乎全用 Two countries,Two presidents 的用詞來介紹兩岸這一個歷史性的會面。從這樣的報導中,我們明瞭,儘管自認是局內人的政學界仍然口中一個中國咒語唸唸有詞,但是,必須把文章寫得一般民眾看得懂的資深記者們卻多已經明白,必須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他們的報導才會真實的可信賴的。

情勢既然如此,寇謐將說他對台灣前途仍然信心充足的確有其基礎。

註釋

1. 假使撇開所謂宣示論和構成論的爭議的話。另外遇到南北韓和當年的東西德,無論是宣示論或構成論恐怕仍難解釋得清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