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
來逆向思考一下,想像假如洪秀柱真的成功地逆轉勝,局勢將會怎樣發展。
所謂「洪秀柱逆轉勝」當然不是在說她在2016選勝了蔡英文。畢竟,我們很難想像台灣民眾會讓一個過去拿藤條的訓導主任當領袖治國,嗆辣地堅決反對轉型正義,勇猛地進行「課綱大調」,讓她推動「很排斥美國」的政策,並以「一中同表」,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的條件和中國簽和平協議。
這裡的逆轉勝是指「在藍軍內部的棄保效應中,情勢逆轉成洪秀柱勝宋楚瑜」。如果真的逆轉勝,當然必定是在國民黨成功的動員之下,傳統所謂的「基本盤效應」充分發揮了作用。
逆轉勝如果發生,當然的結果是「在兩軍對壘之下,洪秀柱將拿可交代的選票」。
2008年是民進黨氣勢最低迷的時期,當年一般民眾縱使親綠,在民調訪問時很大的比例都不願表態。所以投票前一個月雙方民調支持度一直在20%到30%之間比45%到50%之間。這個比數和現在洪秀柱和蔡英文的比數相當。
當時的民調中,民眾對雙方支持度雖然落差達到25%以上,差距將近一倍,但很奇怪的是,最後票投出來,馬謝兩人卻是各拿了58%和42%的選票。謝只輸了16%。而謝所拿的票數和2012大選蔡英文拿到46%差不多。儘管兩次選舉氣氛相差那麼多,民進黨選票卻只差了4%,可見所謂基本盤的支配力實在不能小覷。
只是由於客觀條件已今非昔比,未來基本盤的效力將大幅減退。
依台灣指標民調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時,藍綠民意認同度相當,雙方大抵都是在30%到35%之間浮動,而自以為中立的民眾人數比兩陣營都低,還不到30%。這顯示當時民意兩極對立傾向比近三年強得多。去年,認同藍綠的民眾加起來竟還沒有自認中立人士的多。這是因為這幾年對藍營失望的民眾大批變成認同中立的,而中立的卻和藍綠都保持距離,民進黨的認同並未增加的緣故。
民眾對藍綠認同的態度,在2008年和這幾年完全不同,首先是2008,民眾對綠的認同比2004低了約15%,但是中立人士只增加到35%左右,而藍則大幅上升到40%,這些數據呈現的意義是,「一部份綠轉移成中立,而一部份中立則在馬魅力的吸引下轉移成藍」。
可見當時在兩極尖銳對立的格局下,中間人士並沒有穩定的認同,因此,一到選舉,由綠轉中立的選民在兩極對立的激盪下便又回歸向綠,以致於2008年選舉時,馬的得票率雖然然和事先的民調相當,但是謝得票率卻比民調高出了一倍。2012年,兩極對立格局不變,造成的結果就是宋楚瑜被棄保,支持度愈選愈低,最後得票率只剩2.77%,只剩下民調高峰期的1/6還不到。
如今,不管是總統候選人的條件,還是所面對的整個大局勢,現在的洪跟過去的馬比起來是天差地遠,於是宋才會遇到了和2012年完全相反的棄保趨勢。現在國民黨力圖把趨勢扭轉到所謂的基本盤方向,希望縱使總統敗選,還能穩住陣腳,力圖復興。
如果趨勢真的扭轉成功了,那意味著洪秀柱將像2008年的謝長廷和2012年的蔡英文一樣,可以得到40%以上的選票。
一旦如此,影響將十分鉅大。
因為在民主時代,誰有選票誰就擁有權力,在國民黨眾A咖都已經傷痕累累下,萎縮成C咖或已退出江湖時,儘管洪秀柱在能力上連當一個B咖都有困難,但因為有了40%民意的背書,在權力上她將是國民黨唯一的超級A咖。到了那時,個性強悍的她勢必將更確信天意真的降了大命給她,要她領導國民黨下一步的復興大業,要她將透過一中同表、兩岸和平協議實踐統一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了這一個目標,她意志將更堅地帶著最大的在野黨在台灣橫衝直撞。
於是我們清楚瞭解:要透過「保洪」以維持國民黨免於崩盤的策略固然不易成功;然而,一旦成功,且先不論對國家的衝擊如何,單單就國民黨而言,恐怕也一樣是禍不是福:逆轉勝解決了國民黨當前的短痛,卻將帶來更不可測甚至更可怕的長痛。
分析到這裡,國民黨還怨宋楚瑜攪局嗎?無疑的,難道不正是宋的攪局,並激起了一連串反應,我們才能從其間清楚地發現國民黨當前的真實處境,進而知所因應嗎?那麼,要怎樣評價宋的「攪局」?真是弔詭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