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且看「馬英九現象」

卸任總統後,馬英九的官司不斷,國內外的公關行程也不斷,藍營統媒則為之敲鑼打鼓。有一種評論稱,馬英九現在的高人氣,比下了蔡英文現在的低人氣,甚至還有二○二○再出馬問鼎總統的風聲。侯友宜請馬出山並肩作戰,國民黨候選人也不像過去那樣迴避死亡之握。執政八年失敗,淪為「票房毒藥」,卸任反而「人氣回籠」,這是什麼樣的「馬英九現象」?

首先,雖然位居主席、馬規吳隨,但吳敦義並未成為藍營共主,洪秀柱們對他不信任,北京也對他有點冷淡,國共論壇至今遙遙無期。而面對今年的選戰,沒有提出選戰總綱領,也沒有展現戰略部署。於是,參選者猶如在大海求生,每個人都想抓一塊浮木。放眼過去,馬英九雖然司法纏身,但至今有關的案子都還暫能全身而退,遂成為參選者的浮木之一。看來,馬本人也躍躍欲試,只要維持一定的政治能量,「馬家軍」在黨內重新集結,甚至成為藍營的實質共主,對於司法過關、政治前途、兩岸角色便不無幫助。

執政八年失敗,淪為「票房毒藥」,卸任反而「人氣回籠」,這是什麼樣的「馬英九現象」?(本報資料照)執政八年失敗,淪為「票房毒藥」,卸任反而「人氣回籠」,這是什麼樣的「馬英九現象」?(本報資料照)

於是,藉今年的選舉測試水溫,看看多少人會「還他公道」,值得馬英九一試。更何況,以目前的選舉實況來看,歷經兩場慘敗,國民黨可能已經接近谷底翻身;而民進黨連續兩場勝仗,按照將近兩年來的表現,不無可能即將反轉向下。既然國民黨沒有新共主,舊共主出來讓大家憶苦思甜,或許是國民黨參選者沒有辦法裡的辦法。只不過,黨國之子如今已經失去黨國奧援,光靠他的理念與政績,能夠產生多大的助選光環?進入選戰肉搏的階段,執政八年缺乏建設、延宕改革、連中誤台的傑作不免被拿出來重新檢驗,這對他本人的形象是正是負,考驗著台灣社會的判斷力。

其次,馬英九儼然有敗部復活的自我感覺,最主要的因素仍在於蔡英文近兩年的執政困局。完全執政,把國民黨完全打趴,本來是創造新局的大好機會。可惜,小英初期委諸老藍男,延誤國內的產業經濟,讓對馬英九失望者繼續悶,直到賴清德組閣,積極處理勞基法再修法、解決工商企業界所詬病的五缺問題等,小英政府的總體形象終於稍有好轉。然而,年底選舉的日期也近在眼前了,經濟好轉的統計訊號,能不能在未來幾個月化為有感政績,可以期待卻不能過度樂觀。另外,由於拒絕一中共識,北京持續施壓,一面以「惠台」措施凸顯小英政府的困境,一面以機艦繞台擾台恐攻民心士氣,北京這個第三方參選者,會用什麼方式玩弄銳實力,介入今年年底的選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變數。

此外,改革與轉型正義,原本最容易得分,但主其事者未能掌握節奏,民意透過選票支持加速改革,諸如公教年金改革卻迷信所謂的社會對話,為反對改革者搭設舞台,結果反改革的少數人無限放大聲量,一副反改革有理的樣子,曠日廢時搞到支持改革者悶到不行。司法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黨產,附隨組織婦聯會竟發生資料遭毀情節。軍人年金改革,樓地板優於公教警消,又另生雜音,陳抗脫序升級。首任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人選,更引發力挺轉型正義者的內部爭議。反改革一方的反動,支持改革一方的不滿,改革與轉型正義自陷於進退維谷,不啻為馬英九拉開重新站上舞台的序幕。猶豫不決,遂令口水之爭淹沒了行動,何其可惜。

話說回來,馬英九再出來蹚渾水,藍營統媒操作新版「馬英九現象」,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有道是,距離產生美感,馬英九卸任了,蔡英文當家了,許多人逐漸淡忘那八年的痛苦,反將延續下來的痛苦歸咎現任者遲未兌現競選支票。在這種社會心理的反差之下,如果馬英九又從歷史的任意門回到現在,搞不好原本他還沒暴露出來的本質會暴露得更徹底。果真如此,馬英九與主流民意背離更遠不僅會帶衰助選的參選者,也會喚起台灣社會對他執政八年藍綠皆怒的記憶,而提前結束了二○二○的政治想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