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奇海獅先生》糖果轟炸機:1948年面對共黨壓境,柏林人如何挺過封鎖危機?(二)

哈沃森的行為早已經傳開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待在機場跑道的盡頭,等著哈沃森晃晃自己的機翼、再將糖果丟下來,孩子們甚至把哈沃森暱稱為「搖擺翼叔叔」或「巧克力叔叔」,而美軍運輸機則變成「糖果轟炸機」、「葡萄乾轟炸機」。

神奇海獅先生

上次說到二戰以後,柏林被美蘇英法分成四塊。但隨著蘇聯與西方的裂痕越來越大,終於在1948年6月,蘇聯就用「故障待修」的名義,斷了西柏林所有的對外交通和物資運輸。(上集重溫

很快這個行動就造成嚴峻的後果。雖然西方盟國立刻動用龐大的機群,來供養西柏林的200萬人口,但還是無法跟上物資消耗的速度。在封鎖一個月後,西柏林仍有2430家公司停工,而到了7月底更是有7萬多人染上肺結核、其中3千多人將無法倖存。另外,西柏林人還要應付蘇聯日日夜夜的心理轟炸,說西方盟國很快就會撤守柏林、到時整個柏林都將在蘇聯的統治之下...... 在這巨大的恐慌氛圍中,運送食物的一位美軍飛行員蓋爾・哈沃森(Gail Halvorsen)和柏林的孩子做出了個約定:下次當他再飛過來時,會從上面丟下糖果。等飛行員回去後,他就把自己和一些同僚的配給糖果搜集起來,為了確保孩子們不被落下的糖果砸到,他還特別用手帕做成三個小小的降落傘。

等再次前來時,他搖了搖機翼作為信號,接著就把糖果、連同手帕做成的降落傘給扔了下去。就這樣重複了幾次、覺得差不多了的時候,突然他就被中隊長找去了。

蓋爾・哈沃森和柏林的孩子做出了個約定:下次當他再飛過來時,會從上面丟下糖果。(圖:網路)

怒氣沖沖的中隊長一見到哈沃森,劈頭就問:

「鳥蛋的咧,你最近做了些什麼?」

哈沃森回答:「飛到快瘋掉啊。」

中隊長:「你妹的咧,當我蠢的嗎?你還做了什麼??」

中隊長一邊說、一邊把一份德文報紙砸在桌上,報紙上刊著他飛機的照片、和綁著降落傘的糖果。一瞬間哈沃森整個慌了,他甚至覺得自己好像已經看到自己的軍旅生涯就這樣整個結束。不過中隊長雖然不開心,行動卻依然繼續-因為哈沃森的行為早已經傳開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待在機場跑道的盡頭,等著哈沃森晃晃自己的機翼、再將糖果丟下來,孩子們甚至把哈沃森暱稱為「搖擺翼叔叔」或「巧克力叔叔」,而美軍運輸機則變成「糖果轟炸機」、「葡萄乾轟炸機」。

根據記錄,其中一位名叫梅賽德斯的7歲小女孩當時也在機場,但因為年紀實在太小,所以每次都搶不到。小小年紀的她終於忍不住掉下了眼淚,但奶奶安慰她:「不要哭、不要哭,去做點什麼。」 在奶奶的鼓勵下,梅賽德斯終於鼓起勇氣寫信給「巧克力叔叔」,希望他丟糖果到自己的家。不過雖然糖果沒有落下,但梅賽德斯卻意外收到了回信,還附上了棒棒糖和薄荷口香糖。

「糖果轟炸機」的故事傳回美國後,更是激起了熱烈的迴響。最後連行動指揮官透納少將(William H. Tunner)都知道了,在他的命令下,為柏林孩童提供糖果的「小存糧行動」(Operation Little Vittles)正式展開。在政府與美國糖果商業協會的幫助下,每隔一天,「小存糧行動」的飛行員就會從天空丟下綁著降落傘的糖果,而其中一名飛行員,就是哈沃森。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真實的西柏林不會因為天上扔下巧克力就得救。在共產勢力步步進逼下,西柏林即將被推上另一個危機的高峰...。

受到戰火摧殘的德國國會。19世紀末,建築師Paul Wallot設計了國會大廈,其中的圓頂是當時建築界的一項創舉。在被戰火破壞後,國會大廈直到1973年才完成重建。(圖:網路)

危機起源於1948年底的市議會選舉。共產陣營曾經希望藉由選舉來獲得柏林的執政權。但上次選舉結果揭曉後,代表共產陣營的德國統一社會黨(SED,日後東德的執政黨)竟只拿到幾近羞辱的19.8%選票。而在柏林危機發生以後,年底的市議會選舉更可能成為讓共產陣營全軍覆沒。深感危機的共產陣營必須確保自己的生存,因此在9月6日,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開始了。

這天早上,好幾千人從共產陣營的工廠中出發,手裡拿著「和西方列強一起滾出柏林!」、「美國自己支付空運費!」的橫幅,突然就把正在開會的市議會給團團包圍了。這群人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甚至開始撞門,但因為市議會正好處於蘇聯區,東柏林的警察明明就在旁邊,卻對這種行為完全視而不見。

上午11點45分,市議會大門被撞破。整個議會瞬間充滿了混戰聲與叫囂聲,一名美聯社的記者想拍照,示威者的拳頭立刻就像雨點般落在他身上,市議員也被迫倉皇出逃。在這樣的壓迫下,西方終於作出了反制:美國佔領區廣播電台(RIAS)號召市民,挺身抵抗共產主義陣營。但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在飢餓、窮困與恐懼的情況下,西柏林市民會出來嗎?

恩斯特・羅伊特,西德政治家。在危機發生前一年被選為柏林市長,但是在蘇聯否決下一直未能履行職務。在危機發生時,以一場「柏林昭告世界」演講引起世人對柏林的關注,之後登上《時代雜誌》、被稱為「柏林先生」(Herr Berlin)。(圖:網路)

三天後,答案揭曉了。

這天,整個城市的人像是受到某種召喚似的,全走上街頭、朝向同一個目標:柏林最著名的地標布蘭登堡門,旁邊就是尚未修復的德國國會。布蘭登堡門下萬頭鑽動,最後竟達到超乎所有人想像的30萬人!

這是自納粹時期以來,柏林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會遊行事件。整場集會的最高潮,就是柏林市長(不過因為蘇聯抵制一直未能執行職務)羅伊特(Ernst Reuter)的「柏林昭告世界」(Berlin ruft die Welt)演講。

市長背朝著破碎的國會大廈,這座雄偉的建築在經過戰火洗禮後,屋頂已經完全塌掉了;而正面山牆下的柱子,則滿佈斑斑彈痕。

但整幅畫面卻具有一種極強的象徵意義-從危機發生以後,西柏林一直在依靠盟軍的空橋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很多西柏林人擔心盟國會放棄他們。為了安撫民眾浮動的情緒、也為了向世界宣告柏林的決心。柏林市長羅伊特就在這裡,向全世界宣告:西柏林人不會放棄、也請世界不要放棄他們。

「全世界的人們!.....看看這個城市並認識到:你們絕不能背棄這個城市、也不能背棄這些人民。

柏林的人民想要奮戰、而柏林的人民也會獲得勝利!」

一時間,柏林從過去的第三帝國首都,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即使被共產陣營逼到絕境、卻仍然挺立的精神象徵,羅伊特也成為這種精神的代言人。隨後的選舉果然也如預期,由羅伊特出任市長一職。不過這時,柏林的分裂也成為現實:共產陣營拒絕承認羅伊特,並開始在自己勢力範圍的東柏林實行共產主義模式。

但是盟軍終究也沒讓柏林人失望,一直堅持著對柏林的空運行動,而且運載量越來越充足-隔年四月,運輸機隊為了即將到來的復活節,竟然每62秒就有一架運輸機降落在柏林。4月21日,空運的物資甚至超越了過去使用鐵路的運輸量。整場封鎖完全失去意義,終於在5月12日凌晨,蘇聯重新開放了柏林的對外交通。然而,整場柏林危機的落幕並不意味著和平的到來、反而宣告了冷戰的開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