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燒火也能引出番膏

◎ pasuya poiconx

做為臺灣唯一有原住民民族學院的國立大學,很遺憾東華大學是繼臺中一中和臺灣大學學生出現嚴重歧視與汙衊原住民的校園。隱匿網路的發文者提到原民民族學院學生可以在院旁小米田的農舍燒火,而其他學院的學生就不可以。對話中還出現所謂「番膏好吃」(根據文獻,過去漢民俘獲原住民將其殺死後剁塊煮成肉膏販賣)。

東華擁有八百多位原住民同學,也有約千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學。照理而言,東華的師生應該比起任何學校更為熟悉語言、種族、膚色、慣習的殊異,並不是溝通與互動的障礙;我們深信絕大多數師生都有如此的認知理念,而極為少數自囿自限於自身偏執見解的攻擊者,是臺灣社會多元文化族群與多元價值的背離者,製造族群之間的對立與衝突,必須要予以嚴厲譴責。

花蓮在日治時期因為種植稻作、甘蔗而引進西部客庄的客家人,後來閩南族群也逐漸跟進,而戰後也有原稱「外省」的大陸人,跟原住此地的阿美、撒奇萊雅、噶瑪蘭、布農和太魯閣族等原住民撐起各約四分之一的「後山」居民結構。在這種相對於西部較為均衡的族群比例,讓後山的居民在日常生活或一些動員如選舉,比較不會朝向族群對立,反而會因頻繁交流、甚至是通婚而有更多理解與默契。大學學生在這種環境卻任意觸動族群文化間的忌諱,只能說是無知與卑劣。

火在原住民族部落依然是文化活動如祭儀必須點燃,鄒族庫巴會所的火爐終年不熄,各家族要輪流守火。排灣族以粟莖點火,讓煙飄升,那是向神靈傳遞人間訊息。原民院在農舍布置火爐,也在紋面族群家屋內設有三石灶,對應的是千百部落猶然存續的火,那是要讓學生(原漢均有)體會火的意義及其運用、控制方式,不是為生火而生火。

漢民跟火的原始關係已遠,大部分家庭只有瓦斯爐火、電氣爐火,偶而登山、露營,也多自備瓦斯鍋具,少有以薪柴烹煮。近年在山區因煮食不慎而釀成嚴重的森林火災,也是城市人跟火疏離的例證。希臘神話說,火是普羅米修斯為沒有利爪、利齒、皮毛、翅膀的脆弱人類由天神處偷來。很多現象不能只看到皮相,火在族群文化多元的臺灣,也有值得各自表述的意涵,但是牽扯到番膏,可見已經居心不良了。

(筆者為退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