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一帶一路的「藍色」圈地運動

◎杜宇

海洋是人類未來能源、資源、糧食的寶庫,為此全球正掀起「藍色」圈地運動,各國為搶得先機並尋求制高點,除了可以武力展示外,如何透過海洋資源管理開發等柔性方法來彰顯主控權,也是可行的策略之一。為此中國政府除了積極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戰略,透過海上互聯互通以及發展海洋經濟,試圖將經濟主導權向西拓展至伊朗甚至東歐,目前中國與東協國家貿易額高達4000多億美元,相當部分係透過海路實現外,也正在興建一艘10到20萬噸級由舊油輪改裝的巨型「養魚工船」,成為一座可移動式海上生產基地,而南沙群島中的美濟礁將成為該養魚工船的首個試驗點,如果運行良好,將向其他島礁區或海域推廣,目標正是要發展深遠海漁業生產和伸張海權,引發全球關注,該如何應對,台灣國內卻甚少觸及。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戰略。(路透)

事實上,這樣的構思正結合未來開放式海洋養殖的發展趨勢。以全球鮭魚養殖重鎮的挪威為例,由於傳統養殖魚場通常位於峽灣或接近海岸,使用箱網養殖數十萬條鮭魚,但因水流循環不如開放海域,因此容易產生魚病及汙染等問題,使得養殖規模受到制約,目前正與企業合作嘗試取法海上鑽油技術來興建「海上養殖平台(重5600公噸,高220英呎)」,希望解決傳統養殖技術所產生疾病及海域汙染的問題,進一步擴大產量供應全球市場。該項技術一旦確定,不但可以開創新的海洋養殖模式,更是擴大海域影響力的良策。美日等國也同樣透過海洋來進行海藻包括海帶、群帶菜等養殖,不僅供人類食用還可做為醫療以及生質能源之用。

而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台灣以其優越的戰略地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可惜台灣歷任領導者均缺乏對海洋的正確認知與作為,雖然陳水扁與馬英九在總統大選時分別提出「海洋立國」與「海洋興國」的主張,並承諾會翻轉陸權支配思維,讓台灣成為海陸文明薈萃之地,不過事後證明都只是選舉時為爭取特定族群選票的策略,看不到具體的規畫與成果,使得台灣迄今只能稱為「海島」而不是「海洋」國家,祖先留下寶貴海洋資產並未能發揚光大,國人對海洋的認知普遍匱乏,雖然馬總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並獲得艾森豪和平獎,但是以台灣目前在國際海洋地位的弱勢,很難發揮實質作用。

雖然馬英九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但是以台灣目前在國際海洋地位的弱勢,很難發揮實質作用。(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在海軍實力競逐上台灣或許不夠強大,不過台灣昔日在漁業(包括水產養殖)擁有相當傲人的成績,在國際海洋漁業舞台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若能將養殖科技結合多島嶼特性推動海洋牧場是可以有一番作為。可惜近年來台灣水產界在偏誤的政策領導(偏重智財權數目與技轉金多寡)以及學閥派系的壟斷下(黨同伐異),人才流失,漸失研發動能,不僅漁業產量與規模大不如前,在國際科研場合也少受重視,尤其現行漁業部門主管官員思維仍侷限在狹隘的陸上與沿岸養殖,讓台灣空有豐富的水產養殖技術與經驗,卻未能將該技術與廣大的海洋與領土宣示做縝密結合,錯失大好的機會令人扼腕。

面對海洋時代來臨,如何善用海域優勢並重整台灣水產科技研究資源與團隊,開發外海養殖高端科技,推動海洋生物資源養護以及海疆的確保,是下一任國家領導人的重責大任,別再拿漁業官職當選舉酬庸工具,致錯失台灣可以一展長才的良機!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