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社會才會有新國家。新國家並非只是政治體制經由革命後即能形成,而是國民意識的變革。換句話說,要奠定在新文化基礎之上的國家視野。
新文化之奠基是東西方的日本與德國崛起的關鍵。(美聯社)
日本的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幕府時代結束。君主立憲的新體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脫胎換骨。儘管日本因維新強盛,發生意欲成為強權與歐洲列強並駕的侵略戰爭而敗北。但與德國在一戰後振作圖強,卻引發納粹擴張主義在二戰後覆亡一樣,都能迅速從廢墟再起。新文化之奠基是東西方的日本與德國崛起的關鍵。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赴日旅遊時,都會看到這個曾殖民台灣的鄰國形貌。赴日交流、考察的政府官員,應當也能看到它們都市形貌反映的近現代文化表徵。台北市長柯文哲訪日的讚嘆,吐露的是誠實之言。
中國喜歡誇耀打敗日本,不願承認那是託美國之福。所謂抗戰勝利,其實是被解放的政治大話。邁入成熟國家之林的日本,經濟成長率停滯化,常見中國這種從谷底走資化,為從出生期邁向成長期的成長率沾沾自喜。台灣有時也一樣。殊不知,普及於全體國民之福祉與文化水平,差多矣!
二○一六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國會過半,加上原先地方選舉的大勝利,全面執政的責任是極大的考驗與挑戰。但在台灣這個叫做「中華民國」的國家,仍是從中國流亡的軀殼政體,迄未能經由新憲落實新的生命。若生活在台灣的人們無法真正面對國家課題,共同進行國家重建,那麼這一切只會是舊時代篇章的延續。
台灣必須經由近現代國民和市民意識,以及文化生活志向,形成新文化,重新奠基在台灣這個自由人共同體的國家新生命。原台灣人告別歷史悲情;戰後從中國來台,尚未轉化新生的人們,也要從流亡意識走出來。新世代和新新世代要有這樣的意志和感情,要能開創一個更新的時代。
(作者李敏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