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小國的光耀

被譽為新加坡開國之父的李光耀,以九十多歲高齡去世。小國的光耀或光耀的小國再度成為話題。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資料照,記者廖瑞祥攝)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資料照,記者廖瑞祥攝)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包含馬來人、印度人組成的國家。二戰後,一九五七年屬於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從英國獨立;一九六五年,再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為新國家。通行英語的政策,活絡於全球化時代經貿領域,平均國民所得已逾五萬美元。

領導新加坡獨立,應該是李光耀歷史定位最重要的篇章。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有律師資格的他,仍因英國這個殖民者,也因馬來西亞而非中國,才能獲得鬆綁(馬來西亞放棄,或逐出新加坡,輕貶了華人社會的財經特質,有以致之。)

同樣英國殖民的香港、澳門,如果持續在英國治理之下,或許比「回歸」中國更能夠獨立,一國兩制的欺瞞性,讓香港這個昔日比新加坡亮麗的東方之珠混沌了。比起英國,中國常誇耀自己為文明古國或大國,但民主的素養、氣量,小得很。

李光耀領導新加坡獨立,開創了一個小國的光耀。但畢竟仍然屬於經濟繁榮的領域,華人文化裡的民主意識缺陷也反映在他的政治態度,新加坡富裕而不自由。在這方面,他更近於中國而非英國。

蔣經國與李光耀惺惺相惜,但蔣以殘餘中國,未能建構台灣為新國家,留下至今台灣尚未能收拾的政治殘局。他拍拍屁股、一死了之,歷史定位無法與李光耀相比。

李登輝與李光耀,原來可以相互輝映。但李光耀只重新加坡之利益,未能對台灣成為正常、健全國家有同理心。自視高的李光耀面對才高氣揚的李登輝也不服氣,兩人終於分道。

有些台灣人移民新加坡,也有中國人移民新加坡。但只重視經濟發展的趨利主義短視現象不反思、重視民主價值,對國家發展有局限性。台灣有許多政府官員從前愛去新加坡走馬看花,一知半解,皮毛也未學到。現在絡繹於中國,在對台飛彈的背後觀光,有些黨政軍人士棄國投共,丟人現眼,沒有自我主體性,不會有自己國家的光耀。(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