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偏鄉學校 教育部政策失準

◎ 陳太興

教育部日前宣布擬針對全國六班以下學校提高教師員額編制達每班二師。這種決策恐怕將造成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多的弔詭現象。

少子化浪潮,使得偏鄉小學學生逐年銳減,全國小校小班的數量逐年增加。據教育部(二○一五)的教育統計資料顯示,一○三學年度,在全國總數二六四四所小學中,六班以下的學校高達九五七所,比率超過三十六%。其中學生數一百人以下的學校數高達八八五所(學生數不及五十人的迷你國中小學更有四五○所之多)。

教育當局認為偏鄉教師人數少,行政負擔沉重,所以需要提高編制。但當小校每年需要承接五千件左右的公文,需要照辦各種紛雜多元的政令規定,以致老師分身乏術,影響教學,事實上,應該要檢討的是「公文減量」,革除將學校視為行政機關的文化,而非一直增加公文行政工作,再去增加教育人事費的開支,堆高教育人事成本。

放眼全球,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也好,幾乎都是按學生數決定教師數。即便是在國際教育成就測驗表現亮眼的芬蘭,其小班小校幾乎都是採「混齡教學」,教師數量遠不及學生的年級數。二至三位的教師(其中一位還兼任校長)負責四、五十位的學生教學,是普遍的現象。在加拿大,當一個年級超過額定的班級人數上限,並非自動拆成兩班,而是將多出的學生與隔壁年級併班,成為「混齡班級」。相對於國外的做法,我國偏鄉小校人力已顯得相當充裕。

基於偏鄉小校的特殊性,提升偏鄉小校的教育品質的優先政策,並不在於增置師資數量,應該是要著眼於教師人力素質的確保與穩定,以及針對小校小班研發有效的課程教學策略。將教育資源用在正確的地方,才能夠真正造福偏鄉住民。

(作者現任大學師範學院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