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歸園田居」看台、美教育

◎ 桂業勤

「陡然」的陡、「徒然」的徒、「驀然」的驀、「惘然」的惘各為何意?各別的「然」詞性為何?家中就讀國三的女兒拿出學校國文作業向我求教。我和內人只好舉例句加以說明,小孩聽了似懂非懂,面帶「茫然」。

陶淵明的詩作「歸園田居」在台灣的國文教學中成為字辭釋義、道德教條與虛詞比較的學習作品。然而在美國九年級的文學教科書中,「歸園田居」和英國田園詩人William Wordsworth的「My Heart Leaps Up」,以及美國自然詩人Mary Oliver的「The Sun」相提並論,相互賞析比較,讓學生橫跨時空的閱讀,體會東西方古今詩人共通的主題:人類在大自然中安身立命。

 蘭嶼。(資料照,記者張存薇攝)

以台灣當前的多元文化環境而言,教育部在「微調」國文課綱時,可否加入台灣新住民創作的文學作品?可否加入蘭嶼原住民的海洋文學作品?可否增加台灣女性作家作品的比重?而在跨文化領域上,可否以小說、非小說、詩與跨類型作品做為取材的方向?可否加入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戲劇作品做為東西方文化的入門比較?可否加入五柳先生和William Wordsworth跨時空的詩對話?

國文教學是引領學生欣賞文學藝術,而非讓學生在中文字句中尋覓分數。我們不希望台灣的學子在只有國文、沒有文學的教學環境下,「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作者為返國就讀的學生家長,公務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