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炳輝
二○一一年三月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嚴重受損及放射性物質外洩,進而造成日本東北及鄰近區之農產品,是否可能受輻射污染之疑慮。去年立法院通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時有附帶決議,要求衛福部應從嚴訂定輸入食品之輻射檢驗標準。
我國對食品中的原子塵污染,早已有管制標準,且較許多先進國家更為嚴格。當日本核災事故一發生,我國立即啟動最嚴格措施管制日本的農產品進口,除了先排除福島周遭五縣之相關產品進口,並針對該五縣以外地區之八大類食品,包含蔬果、活海鮮、水產品、乳製品及嬰幼兒食品等,持續實施逐批檢驗,並加碼分析碘-131、銫-134、銫-137等人工核種之輻射量。至二○一四年一月,我國邊境已檢驗超過六萬五千批日本進口產品,但僅有二○五個樣品偵測到微量之輻射,而且均未超出我國及日本之限量標準。此乃顯示日本對其食品之出口,善盡無輻射安全疑慮之責任,而我國在邊境對進口產品之輻射監測與管控,亦備極辛勞且稱職。然而國內各界及消費者對食品之輻射標準訂定,對其是否寬鬆仍存在質疑,並要求應比照各先進國家之標準,或訂定更嚴格之標準。經比較世界各國對放射線核種之限值,碘、銫兩項我國均已訂定最嚴格之限值。未來在增訂其他核種之輻射標準時,亦應比照從嚴訂定,以確保消費大眾在享用進口食品時,不會擔心任何輻射污染之問題。
我國與日本貿易往來密切,台灣民眾更是赴日本旅遊外國人之第一位,日本農產品更深受國人喜愛。國內近年來發生幾波食安風暴,加上最近又有禽流感威脅,導致食品物價居高不下,然而日幣貶值使日本食品對國內消費者更有吸引力。期待衛福部在增訂食品中各類輻射核種基準時,能兼顧各界期待及實際需求,並持續做好邊境之管控,讓消費者能夠放心對各種美味可口的異國食物大快朵頤。
(作者為輔仁大學民生學院教授兼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