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自殺場景不應成為選戰主軸

◎ 陳豐偉

今日媒體報導,包括現任、前任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在內的一百多位專業人員,連署反對政治人物炒作自殺議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雄的浮屍議題早就被過度關注,而這過多的曝光可能已造成模仿效應。

自殺訊息的傳播,容易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我們越關注,反而造成選擇此種自殺行為的人增加。(路透資料照)

我每天都會去PTT BBS流量最大的八卦板(Gossip)瀏覽新聞議題,大約兩三個月前注意到高雄浮屍常成為貼文主題。如果以「浮屍」來搜尋,今年直到九月十六日柯志恩主打浮屍議題的貼文為止,大約有五十二篇發文討論各縣市浮屍,其中有三十三篇在討論高雄。

各縣市都有浮屍,為什麼高雄的討論度這麼高?媒體喜歡報導,鄉民喜歡轉貼,或許網友點擊率也高。這些高密度的訊息,有可能讓來高雄投水自殺的人增加。

自殺訊息的傳播,容易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我們越關注,反而造成選擇此種自殺行為的人增加。當浮屍議題成為選戰主軸時,模仿效應達到高點,市府就必須投入更多人力來防堵。但水岸漫長,防不勝防。

數十年來,高雄市的自殺死亡率通常是六都前一、二名。高雄市的老年人口多、偏鄉有許多經濟弱勢人口、高污染與勞力密集製造業外移造成中年失業,都可能讓自殺人數增加。但這些燒腦的討論,都比不上「浮屍」能吸引網友分享、點讚。

老年人是自殺死亡的高風險群。六都的老年人口,台北市第一,高雄市第二,但自殺率相差很大。我找到台北市一〇四年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年收入還有七十一萬元,比起六十五歲以下的九十萬沒有太大差異。我找不到其他縣市統計,但想必相去甚遠。台北有環狀捷運與密集醫院,老年人生活方便、滿意度高。而空氣污染的PM2.5從懷胎時就開始影響大腦發展。這都會造成自殺死亡人數的差距。

我們難以阻止媒體與網路鄉民過度關注高雄浮屍議題,但政治人物不宜渲染自殺方法與場景。在野黨大可像四年前一樣攻擊高雄的經濟與北漂問題,也可探討市府心理衛生預算的編列,由市民來決定是否認同陳其邁市長這兩年多來的努力。但「浮屍」這兩個字,最好別再輕易使用了!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