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後備戰力 三點建議

◎ 吳智遠

後備制度改革是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報載立法院四月二十八日公聽會上,國防系統教研人員對國防部提交審議的法案持不同意見,嗣後,五月四日貴報《自由廣場》刊登專家意見乙則,指此事顯示主管機關內部缺乏溝通;另一方面,此事或許也顯示後備戰力改革方向未臻共識,以及國防大學的智庫功能未善加發揮。

據悉,主要爭議在於由「兩年一次,每次五至七天」的舊制改為「年年施訓,每次十四天」的新方案是否妥適;鑒於後備制度變革牽涉甚廣、茲事體大,深究訓練天數與教召頻率等具體做法前,或應先釐清台灣國防對於後備軍人戰力與後備部隊角色的期望。

後備力量組建以陸軍為主,地面戰力的形成,首先是成為合格的步槍兵,而後具備各項進階專長,最後方能整合為團隊戰力。因此,或應從部隊、專長及步槍兵三階段討論,完整的後備體系,應有足量的合格部隊可在第一時間迅速集結、與常備部隊協同作戰,有充分的合格專長人員儲備、可操作各式裝備及執行任務,以及有數量龐大的合格步槍兵做為後盾、藏兵於民,據此,參考意見有三:

一、建立後備即戰力:在「常後一體」的原則下,應保有部分與常備部隊戰力相近,可以原單位、原建制、原編裝,在第一時間迅速集結,投入防務的合格部隊。惟建立此類即戰力,或需較長時間及較高強度訓練,或應以新退伍及志願人員為主。

二、強化專長訓練:在後續動員中,需有各類合格專長人員,以利新部隊編組及戰損補充。惟各式專長所需訓練時間及要求各不相同,或可不拘泥於現行教召方式,而採取靈活的做法,例如開辦專長班隊及輔導考照等(參考五月五日貴報《自由廣場》「後備動員重點為何?」),或更務實。

三、普及步槍技能:步槍射擊是地面作戰的基本技能,於民間保持大量的合格步槍兵,或可為厚植後備力量、藏兵於民的根本策略,可透過短期召訓、廣設靶場(參考四月十日《蘋果日報》「范疇專欄:台灣需要廣建靶場」)等做法達成。

總結來說,就後備制度改革而言,教召天數與頻率實非先決課題,應先釐清台灣國防對於後備軍人戰力與後備部隊角色的期望,以利完整規劃。

(作者為生技研究人員及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