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為口號的「二○二○秋鬥」大遊行,週日舉行。秋鬥遊行有二十多年歷史,今年由於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強力動員,台灣民眾黨積極參與,以致訴求繁多,參加者增,勞工團體的主張反而因政治力的喧賓奪主,相對難以彰顯。
一場以「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為口號的「二○二○秋鬥」大遊行,於上週日(23日)舉行。(資料照)
秋鬥遊行當初以日本勞工的春鬥、秋鬥為範,主旨在經由勞團動員展現實力與訴求。勞工議題是進步議題,主其事者不諱言希望藉著秋鬥,促使社會揚棄藍、綠之爭,轉為左、右之辨,讓台灣走向左傾的道路。不過,台灣是政治熱度甚高的社會,秋鬥雖對政黨、政客的參與及發言有所限制,歷來仍多少雜有政治味道。
如今主政的民進黨以「進步」為名,以往與勞工運動關係密切,秋鬥史上曾有兩度未曾上街,都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另一方面,中國國民黨曾長年執政,一向被視為右派屬性的政黨,群眾路線尤非其所長。台灣民眾黨被指缺乏核心價值,只靠「討厭藍綠」遊走政界;秋鬥既有揚棄藍綠的用心,這個年輕政黨自不放過參與的機會。
如此這般,藍白政黨的參與及動員,使得前天這場遊行規模雖大,勞團參加人數據報導反而減少,僅環境、土地等民團相對踴躍;而既有在野黨大集結,就把矛頭指向執政黨。從而,這場秋鬥,左派的勞團、民團與右派的百年老店結合,左右不分,遊行走調,場面走回政治對立,事所必然。
果然,中國國民黨的江啟臣、侯友宜等眾多黨公職盡出,連過氣的馬英九、朱立倫也沒閒著;韓國瑜還在場外貼文嗆聲,指執政黨「出賣台灣的言論自由、出售我們的身體健康」。於是,有如江啟臣所言,他不擔心主題多而焦點模糊,因為都在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至於勞團的主要訴求,如設立基礎年金、同工同酬、實質保障等,反而淹沒在政治叫囂之中。現場有社運團體在宣傳車播放江蕙的《等無人》,卻被狂熱者要求「關掉聲音」,幾乎爆發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集會遊行是憲法保障的人民基本權利。主其事或參與者為求聚眾效應之大,激發情緒之熱,企求宣傳效果之廣,口不擇言、誇大其辭、蓄意誤導、無限上綱,都是常見的演出,秋鬥這次遊行也不例外。把開放美豬說成「餵人民毒藥」,不准違法紀錄嚴重的電視頻道換照是「台灣一言堂」,現今政治已成「一人獨裁、一黨專政」,乃至於要閣揆下台云云,都是其例。
不過,口號可以自己喊、自己爽,也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博取一時的鋒頭,基本而重要的仍在能否爭取社會的回響和支持。畢竟,參加任何遊行的人數再多,也比不上不在場的廣大人民之眾,他們自有公評;只有實事求是、就事論事,才能爭取民心,有理走天下。
事關爭取民心,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面對秋鬥的矛頭,自不敢掉以輕心。其中牽涉勞動、食安、國際經貿、環保及頻道管理等議題,主政者強調要以傾聽、蒐集、溝通、說明,處理與包括在野黨、民間的各方互動。這樣的反應堪稱中規中矩,關鍵在是否落實於行動之中。無可否認,完全執政以來,常把「謙卑」掛在嘴邊的民進黨,不忘初衷,不落入「權力使人腐化」窠臼,一直是它最大的考驗。
另一方面,秋鬥遊行之後,相關爭議須尋求解決。美國這次大選雖有紛爭,但它建立在法治之上的爭端解決制度,仍深具民主與安定的作用。台灣面臨惡鄰相逼日甚的險惡局面,實在沒有再關門惡鬥的奢侈。就此而言,美豬爭議依國際標準,參考日韓等鄰國作法,實務上做好源頭管理、明白標示,讓消費者自由選擇;朝野針對歧異,回歸國會理性討論,共謀人民健康、國際接軌、整體利益,才是正辦。至於中天換照爭議,主事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已重申其決議可受社會公評,事實上全案也正循法律程序解決,各方不能自以為可凌駕法律之上,妄作最終裁決。
從而,秋鬥只是把各種問題與爭議攤開,街頭人群散去之後,檢討改善及解決的工作,才是各方合作、為國家社會長遠利益努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