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需要本土版《國防工業戰略》

◎陳永昌

承包國機國造勇鷹號高級教練機任務的漢翔公司,因為國際客戶訂單需求暢旺,現有生產線勞動力不敷使用,擬引進外籍移工。主管機關勞動部回應,漢翔屬於製造業,只要有工廠登記,原本就屬於開放引進移工對象。

漢翔公司承包國機國造勇鷹號高級教練機。 (資料照)漢翔公司承包國機國造勇鷹號高級教練機。 (資料照)

長期以來勞動部以產業別作為移工開放與否門檻,將製造業與體力勞動直接劃上等號,見樹不見林一律大開綠燈放行,懶政思維背後欠缺決策擔當。航太產業技術密集高薪工作,理當優先捍衛本地勞工工作權,膝蓋式反應護航漢翔引進移工,突顯依產業別左右移工政策的荒謬性。

疫後缺工未見緩解,勞動部長何佩珊責怪是因為業者期待更便宜移工,本土勞工則期待合理薪資,兩者期待有所落差。以漢翔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超過十三億七千多萬元來看,為節省成本貿然引進移工,根本沒有正當性!

除了內部員工擔心國防機密外洩疑慮,漢翔身為台灣航太科技火車頭,厚植提升本土軍工產業專業製造技術,帶動產業供應鏈整體發展,外溢綜效潛藏長期戰略價值,絕非短視近利引進移工可以取而代之。

與其開放漢翔公司引進移工,台灣需要的是本土版《國防工業戰略》。圖為漢翔執行F-16V鳳展升級專案。 (資料照,漢翔提供)與其開放漢翔公司引進移工,台灣需要的是本土版《國防工業戰略》。圖為漢翔執行F-16V鳳展升級專案。 (資料照,漢翔提供)

全球地緣政治變化急遽,俄烏衝突與中東戰爭方興未艾,各國紛紛提升國防預算,競相擴充軍事設備。美國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比去年增加近三百億美元,更比前年大手筆增加一千億美元,台日韓國防預算也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台灣投信業靈敏掌握市場商機,近日推出首檔聚焦航太暨防衛產業基金,是軍工產業水漲船高例證之一。

問題在於軍工產業生產製造腳步遠遠跟不上需求,受到後冷戰長期承平歲月再加上疫情等因素拖累,供應鏈斷鏈是產業普遍面臨的最大挑戰。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16C/D戰機與漢翔公司勇鷹號高教機,交貨期程均嚴重落後延遲,只是冰山一角。而美國海軍艦艇能否有效打擊紅海叛軍飛彈與無人機,維護油輪暨商船正常航運,關鍵繫於美國本土造船廠招募得到足夠焊接工人。

美國國防部清楚知道美國勞動力市場缺乏足夠熟練工人,無法滿足本土生產以及有效軍事戰備需求。

配合最新版《美國國防戰略》,五角大廈今年一月頒布首部《國防工業戰略》,針對「彈性供應鏈」提出五大行動計畫:投資技能提升與再培訓計劃,優先瞄準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關鍵技能,增加學徒與實習計畫機會,消弭製造業職業污名化以及擴大向非洲裔等少數族裔非傳統管道招募。標本兼治配套方案值得效法。

與其開放漢翔公司引進移工,台灣需要的是本土版《國防工業戰略》。

(作者為台北市商業會前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