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疫病時期宅娛樂:《國際橋牌社》 政治梭哈的臨門一腳 ◎藍祖蔚

楊烈飾演總統黎清波,回顧台灣1990到1994年的近代史。
(馬克吐溫提供)楊烈飾演總統黎清波,回顧台灣1990到1994年的近代史。 (馬克吐溫提供)

◎藍祖蔚

《國際橋牌社》到民主搖籃「阿財的店」取景。(馬克吐溫提供)《國際橋牌社》到民主搖籃「阿財的店」取景。(馬克吐溫提供)

開發政治IP,將政治權鬥入戲,無疑是《國際橋牌社》旗幟最鮮明的起手式,畢竟台灣從強人專制走向民主,從戒嚴禁錮走向開放自由,縱使曾經「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然而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的努力,終於爭得「堂堂溪水出前村」,這些轉型與抗爭,本身就具備著動人的戲劇能量。

《國際橋牌社》避開了政治人物真實姓名,卻也營造出對號入座的猜謎趣味。
(馬克吐溫提供)《國際橋牌社》避開了政治人物真實姓名,卻也營造出對號入座的猜謎趣味。 (馬克吐溫提供)

關鍵在於為什麼前人鮮少以這頁歷史搬戲演故事?不敢,是因為心中還有警總,還在戒嚴?不為,是擔心押錯寶,成為政治清算的祭品?不能,是因為史料有限,真相還隱在霧中嗎?坦白說,不管是「不敢」、「不為」或者是「不能」,都在提醒戲劇創作者:這塊人跡罕至的政治處女地,正是有無限可能的新藍海。

「國際」史實齊全 角力沒到位

《國際橋牌社》鎖定在以李登輝為核心的政壇角力,從當年這位台灣人總統如何從主流vs.非主流的對陣中殺出血路?又如何從「肝膽相照」的軍人組閣演變到「肝膽俱裂」的終必攤牌?這些權位競逐與攻防,都是活生生的台灣近代史,只要在史實縫隙中夾纏內幕,誘人程度絕對不輸高陽的《垂簾聽政》或者二月河的《康熙王朝》或《雍正王朝》,全劇開播以來的收視熱潮,在在說明了政治好戲絕對有其市場,就像Netflex的《紙牌屋》一般,血淋淋的政治權鬥,永遠都會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從零到有,確實不易,然而光是「有」還不夠,戲要夠好,夠引人懸念,才是政治IP的王道,第1季《國際橋牌社》在造勢上先聲奪人,但在戲的琢磨上,還有極大成長空間,更是即將開拍的第2季的當務之急。

《國際橋牌社》的劇情運轉仰賴2大關鍵支柱:國際與橋牌。前者是國政掌舵者如何在國際巨浪中,輕舟安渡?後者則是如何運用拉攏與嚇阻手段,消減政敵勢力。該劇設定的1990~1994的時空座標中,所有的歷史事件確實都點到了,滿空煙火,好不燦爛,但多數議題才剛觸及就又快速跳過,卻也給人意猶未足的失落感。

從大漠計畫到沙烏地阿拉伯的斷交,從南韓斷交兼及釜山艦與拉法葉艦的政治交易,甚至找來司徒文演他自己,重現當年府中提醒大政的往事…當然都是全劇重要的「國際」牌,然而光有事件還不夠,應該有更多的角力風雲,從前因到後果,如何進退?如何斷臂自保?從叫牌到出牌,理應有更多的盤算與拚搏,可惜的是這趟政壇虎山行,明明遇見了這麼多隻老虎,卻總是點到為止,未就政治險惡再作深究,就像是揮了大棒,乍看虎虎生風,終究卻還是空棒。

關鍵在於《國際橋牌社》的角色塑造還不敢放手一搏,以致橋牌手之間的鬥智鬥力相對弱了。

「橋牌」角色藏趣 謀略不夠深

避稱李登輝,改叫黎清波(楊烈飾);不叫郝柏村,改稱楚長青(林在培飾),擺明了是避免爭議的現實考慮,坦白說,此舉絲毫不影響比對史實,對號入座的觀賞趣味(第1集中就讓蘇志誠本尊在府裡見到飾演祝仕真的陳家逵,就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彩蛋),問題在於編劇不是太嫩,寫不出政客心機,就是下筆太過保守,對角色的內心與靈魂描寫,不敢在梟雄與魔鬼之間,尋找厚黑人性的可能空間,黎清波的運籌、楚長青的霸氣,都是那麼淺顯直接,沒有彎轉,亦沒有意外,殊不知只要在「誘之以名位,就可以斷其羽翼」上多做文章,就可以凸顯政治高手的謀略過招,《國際橋牌社》提到了楚長青透過私會方式拉攏總長,卻被黎清波用一紙新總長的人事推薦函給破解,算是少數真的點到謀略味蕾的精彩好戲。

至於第1次見到楚長青之前,就刻意製造假傷博取好感的章有成(吳定謙飾),理應是全劇城府最深,梗也埋得最長也最深的狠角色,最後更應該是像《紙牌屋》中終能智取大位的影武者,他對楚長青書法「志在千里」的評論,乍聽是馬屁,其實是在說他自己,只可惜這類靈光乍現的戲份太過稀少,邪神不夠陰也不夠邪,殊為可惜。

說戲少靈光 多點內幕更好看

編劇的弱點之二在於偏愛「說戲」,但少了「實戲」。從總統到行政院長,從立委到採訪主任,帶出劇情的手段總是先來聲上對下或者下對上的「你說說看」,相關人等說完了,接下的台詞就不外乎「趕快去辦」或者「我都知道」,然而觀眾「並不知道」,觀眾更不會被這樣的對白就滿意打發的,所以偶爾出現一兩句俏皮的:「你最近吃了什麼?腦袋變靈光了,繼續吃下去。」就格外讓人發笑了。

受限於市場考量,《國際橋牌社》沒能找到一流演員擔綱,多位演員的唸白有點像是喊口號,情緒高亢澎湃,卻少了暗潮張力,得靠著快速剪接才能剪出戲味,還好湯志偉、林在培和馬力歐這些老戲骨個個都很到位,只要劇本能夠多提供一點血肉,應該還有發揮空間。

《國際橋牌社》的成敗關鍵在於除了往事排列重現外,能否提供「內幕觀點」,為歷史謎團提供更犀利的解剖角度?有內幕,才能聚焦,有觀點,才有熱議,《國際橋牌社》已經辛苦把球盤運到了球門前,接下來在關鍵時刻更要勁射一踢,才不負眾人對第1齣台灣政治劇的期待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