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迎春》過年必看劇〈俗女養成記〉:吼!我對當個女人絕望啦! ◎盧郁佳

文◎盧郁佳 劇照◎華視提供

暢銷散文《俗女養成記》改編劇集,大膽重造鄉土喜劇成為慈光普照的宇宙。

《俗女養成記》(大塊文化提供)《俗女養成記》(大塊文化提供)

劇集別出心裁,每集從台北幹練粉領陳嘉玲的職場、戀情框架,回顧童年線索:台南中醫藥鋪家庭的性別訓誨。雖然回憶究竟啟示了她什麼,寫得隱晦;但她仍冒險跨出傳統女性角色,揮巴掌突圍。每集結尾,童年陳嘉玲都路過荒蔓廢園,傳說那鬼屋住著被拋棄而發瘋的女人。她總隔著鐵欄偷窺,玩伴男生卻長驅直入園中。長大後才發現,其實鬼屋不過是尋常小屋,而心生歸屬感。

女人找伴能做自己 鬼屋也成宜居小屋

鬼屋為何令人恐懼?又令人依戀?傳統女人就算遇事拳頭都硬了,也只能靠忍耐吃飯,柔聲安撫身邊的人,那麼她每天被逼著吃的屎,就會倒灌進鬼屋這個無底洞發酵。鬼屋是小說《簡愛》中秘密囚禁瘋女的閣樓,象徵一個落敗被淘汰的女人,一如第6集陳嘉玲返鄉開車對著方向盤唉唉叫,抱怨自己都40歲了,還沒房子沒男人,再也沒公司要我。

即使在台北水藍色的浪漫夢幻家居中,故鄉鬼屋也總會從每個角落朝她嘶嘶吐出蛇信。老闆娘整天奪命連環叩陳嘉玲盯老公吃降血壓藥、保鮮盒切片水果,渾然不知老公有了外遇,她的愛心全被掃進垃圾桶;房東太太不時摸上樓狼吞虎嚥陳嘉玲冰箱的蛋糕,數落她不穿胸罩奶會垂;陳嘉玲在男友家的新房素顏亂髮睡衣、戴著耳機起舞,盡情塗鴉,被準婆婆撞見兼修理一頓,才意識到準婆婆沒看過她私底下真實的樣子。三個鬼屋女人都在說:真相、真話、真實自我很可怕!陳嘉玲要拚命藏好,別人才會接受你。恐懼來自小學時媽媽打罵她不寫功課,比不上堂姊;指甲髒、耳朵髒、房間亂;吃太多、力氣太大、不像淑女。

鬼屋的對蹠點,就是漂亮門面。和富家子媽寶男友試婚紗、酒吧約會ABC帥哥總裁,畫風是那麼唯美。像是陳嘉玲小學時去班長家豪宅玩,驚艷裝潢、午茶的排場。陳嘉玲神往,回家還拿玻璃杯、小菜碟子,牛頭不對馬嘴地模仿回味。等發現班長為父親外遇離婚而哭泣,陳嘉玲才轉而認同自己不起眼的國族和階級。後來陳嘉玲遇見的對象,沒有前兩位那樣極品高富帥,但她卻可以直來直往。鬼屋,最終成了尋常小屋,甚至宜居。

- 以上是劇集表面的希望,以下是劇集骨子裡的絕望 -

〈俗女養成記〉(華視提供)〈俗女養成記〉(華視提供)

媽媽、阿嬤夾心餅 吃蟑螂蛋破病不敢言

散文是作者的觀點,陳嘉玲發陳嘉玲的牢騷,不替別人負責。而劇集是全知觀點,替大人開脫。童年一次媽媽受阿嬤委屈、有苦難言,接著陳嘉玲也被阿嬤罵,在曬衣場狠狠回嗆阿嬤,等於不知情為媽媽向阿嬤報一箭之仇時,陳嘉玲旁白描述,在陳背後隔窗監視全局的媽媽笑了。好像陳嘉玲後腦勺有長眼睛。為什麼?因為她必須知道媽媽罵她有苦衷,必須體諒媽媽。她也一直這麼做。

散文有層次,先以兒童觀點仰視不可解的成人,在認知受侷限之下,淋漓喜怒哀樂;再稍以成年人的觀點綜覽全局,持衡評論。劇集純以成年人俯瞰女童陳嘉玲的無知可愛;平視媽媽、阿嬤,看穿色厲內荏,憐憫她們的卑微,敬畏她們的犧牲。

比起女童陳嘉玲所受的傷,劇集更著重婆媳檯面下的恩怨:解釋媽媽為何愛找陳嘉玲麻煩,是因為媽媽對阿嬤敢怒不敢言,煩躁、遷怒女兒;解釋阿嬤屢耍流氓,是厭倦妻母角色枷鎖,渴望單身職業婦女陳嘉玲的自由。解釋得心胸廣闊又夠圓融放下,但我很想說,你可以多關心陳嘉玲一點嗎?

原作中,幼時阿嬤牽主角上菜場買包子,主角吃到異物,阿嬤硬說是紅豆。主角吃了,內心還不願相信是蟑螂蛋。一旦承認那就是蟑螂蛋、信任崩壞的片刻,就是主角石破天驚的獨立日。然而劇集把祖孫衝突改成婆媳衝突,把初嘗背叛、心寒的虛無主義者,改編成一個不吃虧的鬼靈精陳嘉玲,從小懂得陽奉陰違,識時務趨吉避凶,第一集出賣姑姑嚴禁洩漏的隱私,以免挨打;第二集把媽媽逼吃的蟑螂蛋菜包偷扔了、把阿嬤逼吃的臭酸扔進鬼屋草叢裡。所以成年後的陳嘉玲,在老闆和老闆娘拉扯間,兩不得罪,為了自保,表演迴旋身段的高妙。扔掉老闆娘的愛心水果,是蟑螂蛋3.0。

劇集比原作慘上百倍,童年被逼吃蟑螂蛋還不夠,事後陳嘉玲住院,婆媳還要互指為元凶。兩方都得罪不起,結果陳嘉玲認罪,腸胃炎是因為自己偷吃刨冰。

劇集讓代罪羔羊認罪,歡笑氣氛其實是將陳嘉玲犧牲忍耐再升級。如果你站在婆媳的立場看,三次偷扔食物就是陳嘉玲撒謊犯罪。如果你站在陳嘉玲的立場看,偷扔食物就是陳嘉玲犧牲清白來包容這兩個自私鬼。但是,陳嘉玲並沒有站在陳嘉玲的立場,而是站在婆媳的立場看自己。

〈俗女養成記〉(華視提供)〈俗女養成記〉(華視提供)

笑果批判效果讚 拳拳到位不帶立場

〈俗女養成記〉搞笑非常成功;但這種笑,不是殺傷力一針見血,而是壓抑批判力道。編劇宮藤官九郎擅玩機械芭蕾群舞,譬如劇中各路人馬追截一袋天降贓款。贓款就像顆籃球,讓選手一路左閃右躲、避開攔截,來回傳球、射籃。眼看要進籃了,卻像被一輛車呼地擦過抄走,原來又是敵隊隊員得分。這動作笑果,沿襲馬克斯兄弟、卓別林、羅貝托.貝尼尼,〈俗女養成記〉也以此避開表明立場、正邪對決、批判加害者,而設法讓所有角色平等地愚蠢滑稽。

譬如陳嘉玲向男友坦承幾乎出軌,男友怒闖她公司,誤認老闆是姦夫,見人就揮拳。老闆則以為是情婦的老公來尋仇,頓時甲揮拳、乙驚逃、丙勸架、甲又跟勸架者扭打,ESPN體育賽事般的構圖,喜氣洋洋。接著老闆娘出現,尖叫誤會老闆和陳嘉玲有染。神展開一波波,笑浪震天。所以陳嘉玲怒摑老闆娘、戳破老闆外遇、當場辭工,演得像她衝動犯蠢。如果把〈俗女養成記〉換成好萊塢喜劇,而陳嘉玲是白人男主角,那一刻定會演得像英雄。

譬如童年回憶中,對門少女阿娟託陳嘉玲傳遞情書,阿嬤截走,廣傳全區訕笑。情書傳到擺水果攤阿娟媽媽手中,把阿娟當豬拖上街打給眾人看。陳嘉玲內疚,求爸爸阻攔。於是阿娟媽媽要對阿娟行凶時,陳爸爸演戲假裝被誤傷倒地,陳媽媽、阿嬤起鬨,圍魏救趙。這批人體像被炸開般拋起、以時差各自墜落,笑果十足。其實阿娟的傷口,無法彌合。劇情對阿嬤、眾人的批判,藏在半秒間,隱晦、稍縱即逝,被笑浪淹沒而遺忘,足以安全通過廣大阿嬤觀眾的審查。

〈俗女養成記〉(華視提供)〈俗女養成記〉(華視提供)

弱者自保「演」字訣 越笑內心越絕望

演戲,是劇中弱者斡旋於強權的智慧。另一次,阿嬤抓狂要打陳嘉玲,爸爸又演戲作勢要先打、實則保護陳嘉玲。陳嘉玲偷扔食物,像爸爸的愛,因為弱勢者深信無權正面抵抗,所以只能卑微演戲自保。該劇本身,也在反對者面前演戲自保。

散文《俗女養成記》是七分鹹酸澀辣三分甜的李仔鹹蜜餞,勝在刺痛舌頭;劇集〈俗女養成記〉是一杯全糖少冰的珍奶,陳嘉玲叛逆的反思和實踐,都得假扮成女丑耍笨,低姿態解除挑戰父權的殺氣,不怒不悲,是觀眾深夜下班放空追劇,令人開懷大笑的療癒良伴。散文原作是包著幽默糖衣的苦藥,改編劇集是包糖衣的糖。散文原作的優點是它不依不饒不放過;改編劇集的優點是它放過了全家,是非功過今天好日子不追究,一笑泯恩仇。

阿嬤開心時笑,不開心時就大哭大叫。陳嘉玲不開心時強顏陪笑。面對情緒勒索,陳嘉玲微笑,僵笑,皺眉苦惱。被逼得越緊,就越怕被權威人士識破她心存反意,於是笑得越燦爛。越笑,內心越絕望。她同理媽媽,同理阿嬤,同理阿公,同理爸爸,跟全世界和好;可是,這些人沒人知道她的感受。

那仍是她的忍耐。(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