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瑤棋
十月廿五日是古寧頭戰役七十週年紀念。自民國卅八年國府轉進臺灣以來,造成七十年的兩岸分治,其關鍵的戰役就是古寧頭大捷,當年如果沒有國府的古寧頭大捷,中華民國可能早就滅亡了。
七十年來國府常把「古寧頭大捷」拿來典寶,各報章雜誌每年的十月份,都會一再報導古寧頭大捷,身為國軍退役軍人的筆者,也常以此大捷為榮。但連續看了七十年的相關報導,難免有時會出現疑惑。常在想,在大陸上連戰連敗的敗兵殘將,匆忙撤退到金門不到幾天,就能完全消滅來犯的二萬共軍,相信當年在臺北的老蔣,一定也會感到不可思議。
多年來所看到的有關古寧頭大捷的文章報導,大捷的關鍵人物是湯恩伯及胡璉。然而,據我看到的資料,事實上當時湯恩伯是福州綏靖公署主任,並未在金門;胡璉的部隊也還在登陸金門的海中。為什麼後來把戰功都給了這二位將領,實令人費解。
當年在金門島上的部隊,都是在大陸上被打亂的雜軍,島上自任司令的是廿二兵團的李良榮將軍,其他還有五、六個不完整的師,及一個營的裝甲部隊等等。本來國軍計畫要全力阻止共軍登陸,但是湯恩伯有一私人日本顧問根本博,他提出建言,說讓共軍登陸後,一方面殲滅敵軍,一方面放火燒船,使共軍無法後退,結果國軍獲得勝利。
根本博原是日本前北支那方面軍中將司令,戰後賦閒在家,民國卅八月五月八日應老蔣之邀請,來到臺灣擔任軍事顧問(類似白團),分配在湯恩伯身邊,古寧頭戰役他剛好在金門,就參與了指揮此次戰役。
後來國軍檢討,原本國軍計畫讓共軍登陸前殲滅敵軍,或是根本博的登陸後殲滅敵軍,何是何非,議論紛紛,但最後結果,根本博的計畫大獲全勝,當然是他指揮有功,可是他是過去國軍的敵人,有關古寧頭大捷的文章就很少提到這個日本人了。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