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振家
監察院彈劾台大校長管中閔,引起廣泛注意,管校長的律師團於1月15日發出聲明,指出管校長擔任公職期間確實有投稿,但監察院王建煊前院長擔任公職時亦撰寫許多社論,並無不妥,「知識份子在報刊為文傳遞理念,分析社會局勢」,乃是「文化性、知識性、學術性之活動」。
看到該律師團的辯解之後,我提出校務建言,建議管中閔校長將匿名發表的文章集結成書出版,該建言亦寄至管校長的電子信箱。我在建言中引用雷顯威(曾任監察院秘書)的說法,指出王建煊任公職時從未匿名為報紙或雜誌撰寫社論與專欄,且還將個人文章集結成書出版,所得收入全部捐給公益團體。
我在校務建言中強調,管校長擔任公職時所發表之文章,反映其在經濟、財金方面的學識,極具參考價值,「其中若有匿名發表之文章,未來學界在引用時可能會有些困擾,無法知道這是管校長的理念。因此,本人建請管校長將匿名發表之文章集結成書出版,『此種文化性、知識性、學術性之活動』,無疑應予鼓勵,而不是禁止。再者,該書於校長就任之後出版,尤具意義。2019年1月10日,管校長在受訪時指出,學術倫理對任何學者都是基本的要求,循此邏輯,管校長若將匿名發表之文章集結成書出版,不僅可以讓學界對於這些文章的作者有更全面性的了解,也可以讓大眾檢視文章內容所透露的倫理議題。因此,本人敦請管校長接受本項建議,在學術倫理上以身作則。本人的上述建議已經盡量小心用詞,若有不妥之處,請管校長見諒。」
至今,台大校方與管校長對以上建言置之不理,既然管校長如此謙遜低調,未來或許要靠民間的力量,將管校長的文章裝訂成冊,方能讓人欣賞他在官員與匿名評論者之間反覆「變臉」的奇妙法術。青年學子須得明瞭,乾坤大挪移練到第五層,即可瞬間變換面目,但修煉時最好以九陽神功為基礎,一般人切勿輕易嘗試,以免身敗名裂。
(作者為臺灣大學專任副教授)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