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半導體能不能自力更生?

◎ 郭嘉呈、賴榮偉

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在齊齊哈爾考察時重提毛澤東的「自力更生」,此舉等於直接承認美中貿易戰對中國的巨大衝擊以及未來的調整。事實上,中國政府早就正視到半導體產業必須自力更生。2014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口值高達2,313億美元,超過石油的進口金額,至2016年中國半導體總進口金額仍達2,271億美元。半導體產業涉及國防與民生百業,是所有科技強權必須強調的戰略性產業。如何減少依賴進口並進行產業扶持,成了重中之重。

舉國之力的政策貫徹與龐大資金投入是中國政府的常見作法。2014年起,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大基金早期由國開金融、中國移動、亦庄國投、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八個機關一起投資,後又加入武漢經發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電子、大唐電信、武岳峰資本、Cybernaut等七單位參與增資。至2017年3月為止,大基金總投資達1,387億元人民幣,已超過當初預定的1,200億元。爾後不論是「中國製造2025」、「中國十三五規劃」、「資訊產業發展指南」等,均冀望在2025年前把中國製晶片在國內市占率提高到七成以上。201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自給率僅為13.5%。

不過,當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幾項困境:

首先,受限於國際協定以及市場需求,中國難以取得先進的半導體設備。中國目前仍位列「瓦聖納協定」(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rols for Conventional Arms and Dual-Use Good and Technologies)的禁運國家清單上,無法獲得較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另一方面,以EUV(極紫外線,Extreme Ultraviolet)設備為例,研發成本與單價皆昂貴,更關鍵在於,設備產量少,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如ASML的EUV年產量僅12台,三星及台積電就幾乎搶光2017到2018年所有產能)。有錢也買不到的情況下,加深中國購買高價黃光設備的困難度。

另一方面,針對中國記憶體廠的虎視眈眈,各國強廠自是嚴陣以待。包括韓系、美系記憶體廠商,藉由綿密的專利網來阻撓中國廠商進行量產。

再者,人才吸納上,中國廠商也非一帆風順。中國廠商目前提供誘人薪資大量挖角臺灣人才,薪資約莫臺灣的2-3倍,一度造成竹科、中科與南科人才荒。但近年來,台籍工程師薪水大打折扣負面新聞不斷,原因諸如打貪致使硬體建設資金未到位與延宕、營運上深受政治干擾等。

關於臺灣從業人員個別前往中國的薪資待遇、稅金、醫療保險(包含國際醫療與否)、住房租屋補助、交通補助(機票、高鐵等)等勞動條件,以及子女的教育補助等,都是從業人員在轉職與否的考量。因事涉敏感,且兩岸政府目前在此議題上未有協議或合作機制,導致個別從業人員赴中國工作也存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中國砸大錢補助逾千億人民幣強力扶植半導體業,重金挖角臺灣人才,甚至屢傳被高薪挖角者涉嫌偷竊技術。但「用偷的根本沒用」!合肥睿力、福建晉華等廠,陸續出現零良率慘狀。一片晶圓從投入到產出,需要至少60天及平均500道以上的製程,環環相扣,若無堅強的技術及生產團隊,很難得到好的良率產出。良禽擇良木而棲。前述種種現象,勢必影響優秀人才的加入意願。

顯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想要「自力更生」,尚有一段遠路。

(作者郭嘉呈曾任半導體業主任工程師,現為臺大國發所碩士生;賴榮偉為綠能科技顧問,政大東亞所法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