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贏得擔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第二個任期,而且實際上已自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終身領導人,做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無可爭議的強人領袖,此刻值得嘗試評估他想要達成的目標。儘管筆者在本文裡打算聚焦於外交政策目標,但我也將試著概略描述他想要留給中國的個人遺產。我設想的時間軸是未來十年到十五年,雖然健康狀況仍有變數,但他可能到二○四○年代仍然健在。
習近平甚至可能認為中國威權模式值得對外輸出,雖然到現在並未看到有多少國家予以仿效。(歐新社檔案照)
要是我說習近平想要看到中國在他治下躍升為稱霸東亞的強權,我不相信會有多少人反對。這股雄心解釋了他為何公然敵視日本,因為後者正是上一個企圖稱霸的亞洲強權。相較於昔日軍國主義盛行、最終於一九四五年徹底戰敗的災難性歲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是模範生。日本以受限的軍力和全力發展經濟的明確目標,持續尋求彌補其過去的作為,而且由於表現出色,已獲得大多數鄰國的肯定。
習近平並不急於看到朝鮮半島再度統一,除非統一後的半島成為其勢力範圍。一個由美國主導、在與滿洲(中國東北)交界處部署傳統與核子武器的朝鮮半島,將是習近平懼怕的夢魘,即使這從來都不是華府的目標,至少從一九五三年簽署韓戰停戰協定以來便是如此。
習近平當然希望台灣回歸祖國懷抱,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應該不太可能發生。這些情況包括:第一,具有民主精神的台灣人民,對於以任何形式與其威權主義鄰國─中國合而為一,向來都抱持深切質疑;第二,台灣及中國社會內部經濟與社會條件的差距;第三,過去七十年來,台灣與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已發展出堅強的情誼。
如今,台灣會重歸北京霸權支配的唯一可能,將是經由至少會重創或摧毀台灣的軍事衝突,但基於美國長久以來對協防台灣免於中國侵略的承諾,此事十之八九不會成真。七月七日,美國兩艘神盾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凸顯美國反對企圖威脅或恫嚇我們台灣友人的嚴正立場。中國脅迫台灣的叫囂,將遭遇東亞現實的挑戰。
往南到東南亞,習近平正持續將其龐大的經濟資源投注在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身上,主要是透過與這些國家間熱絡的貿易往來。最近更積極鼓吹重大基礎建設計畫與更大投資的「一帶一路」倡議。迄今,此舉成效最顯著的當屬菲律賓,即使菲國的民主傳統久遠,也與華府關係密切,但狂妄的菲國總統杜特蒂顯然已被習近平所惑。
河內與馬尼拉正好相反。越南與中國的政治體制雖然相似,但相較於彼此兩千多年的歷史仇恨,顯得無足輕重。五十年前,美國未能了解這一點。不過,當前的美越關係發自真誠,因為他們都對中國崛起及其在南海的領土野心憂心忡忡。東協其他國家企圖玩兩面手法,在歡迎中國貿易和投資的同時,也對足以抗衡中國的美國軍力敞開大門,以抵銷北京近來積極投射軍力欲染指東南亞的野心。
在南海主權爭端中,北京蔑視國際法與常設仲裁法院(PCA)的具體裁決,堅持在法律上站不住腳的擴張性領土聲索,使中國幾乎自絕於東南亞其他國家。但習近平迄今的表現證明,他對道德勸說無動於衷。他對內的統治同樣視法治為無物,顯示中國同樣會以武力解決這類領土議題的好戰立場。
中國已和泰國建立密切關係,在柬埔寨也幾近呼風喚雨。不過,對於北京的大獻殷勤,緬甸目前仍顯得怯於接受,儘管基於對軍方統治的排斥,以及對羅興亞少數族裔的鎮壓,仍給予中國得以見縫插針的機會。
再看南亞。印度總理莫迪為民族主義者,崛起中的印度在他領導下,素來不信任其北方鄰國。新德里與莫斯科的關係已變淡,現今在國際和經貿議題上,美、印似有更大的合作空間。美印軍事關係雖然尚處於初步摸索階段,但相較於在印度的認知裡,中國乃其北方邊疆的威脅,美印軍事關係仍可能有所進展。
在許多方面,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廷氣味相投。兩人均緬懷自己的祖國曾在國際事務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過往想像。由於俄國經濟停滯不前,北京遂行此一野心的可能性,現階段比莫斯科大得多,尤其一旦俄國沒有能源及原料出口,情況更是明顯。令人納悶的是,為何普廷並未進一步依循中國模式提振經濟。俄國擁有人力資本,但在類似近四十年前被視為鄧小平經濟戰略特點的企業改革計畫裡,普廷似乎不願釋放這種資本。
楊甦棣
接著東望太平洋彼岸。習近平會看到一支素來佔居優勢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停泊在夏威夷,與日本、南韓和澳洲的同盟則為後盾。美國還享有與諸多其他東亞及南亞夥伴國家的密切合作關係,普遍被視為一股安定的力量。中國愈是擴充其軍力,並企圖在區域內實現其野心,尤其是在深具戰略價值的南海和東海,其他亞洲國家就愈會仰賴華府的支持。
朝鮮半島是此際難以預料的情勢之一,美國總統川普六月十二日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高峰會,已提高半島緊張情勢舒緩的希望。遺憾的是,在幾經戰爭磨難的朝鮮半島,煙硝味卻遠多於旨在降低緊張情勢的具體、有拘束力的協議。我們大家都可以期望有圓滿的結局,惟此話仍為時尚早。按照最佳的解決方案,朝鮮半島完全且可驗證的無核化,將費時數年才能達成。我們迄今已目睹北韓過去做過許多空洞、虛偽的承諾,由此可知,美國前總統雷根的名言─「要信任,但也要查證(trust but verify)」,乃此事能否成功的關鍵。
儘管如此,我還是看不到美國短期內大幅縮減其東亞軍事部署的可能性。愈來愈膨脹的中國,徒增其鄰國的焦慮,這些國家由於美國會在東亞以其力量捍衛現狀的保證,已繁榮發展近四分之三個世紀。前述國家幾無例外,比起習近平的中國提供的模式,區域內的大部分國家較為親近美國的政治與經濟開放模式。財大氣粗能收買某些酒肉朋友,但共享的價值才是維繫關係更穩固的基礎。在這方面,美國輕鬆完勝中國。
我們有許多人一直寄望,中國會出現類似鄧小平當年經濟改革的內部政治改革。唉!與一九七九年時相比,中國推動政治改革的可能性,在二○一八年似乎更小。習近平乃自上而下威權體制的產物,這個體制是他的榜樣毛澤東於一九四九年所樹立。習近平似乎並不急於從事絕對會有風險、旨在推動政治自由化的內部改革。
相反地,習近平似乎認為,共產主義的狂熱與盲目的愛國主義,將取代中國國內對個人自由和政治決策發言權的要求。他也希望能維繫中國的經濟榮景,在這方面,至今他和幾位中國前領導人做得不錯。惟隨著中國總體經濟的擴張,成功維持六%至七%實質經濟成長率的難度將會大得多。一旦經濟衰退(無論其成因為何),只會更清楚地凸顯中國缺乏在東亞其他地方愈來愈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政治自由。
中國與亞洲大多數國家的趨勢背道而馳,在引人注目的經濟成長之後,並未伴隨著政治改革。習近平甚至可能認為這種威權模式值得對外輸出,雖然我到現在並未看到有多少國家予以仿效。而相較於中國模式,美國擁護的民主與開放政策,至今對美國在亞洲的大多數友人而言,吸引力似乎要大上許多。
美國必須繼續擁護這些價值,可惜目前的白宮高層有些許引人懷疑之處。但美國的制度強健,承受力也很強。身為一名美國人和三十三年職業外交官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派駐在東亞的外交人員,我相信美國短期內不會離開,謹以此做為本文的總結。
美國在區域內的友人應寄希望於此,同時我們均致力於試著使中國更符合讓區域內其他國家朝氣蓬勃的價值及熱望。儘管在現狀下,我們能與中國共處,但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制度若能開放,更忠實地反映出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價值,將會是習近平邁向一個繁榮和平未來的最佳投資。
(作者楊甦棣,二○○六年至○九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年至一三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國際新聞中心茅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