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看淡金錢的政治領袖」

◎ 林尚榮

《自由共和國》日前刊登陳茂雄教授的「看淡金錢的政治領袖」,部分邏輯推理頗有見地,但也有若干可商榷之處,特別是有關年金改革的部分。

陳教授引述部分綠營人士的觀察,小英主觀意識很強,不受人及金錢左右。他認為這項優點「在施政時卻變成缺點,因為對人性評估錯誤,自己對錢看得很淡,認為一般人都如此。」拿這樣的個性和思維,去連結年金改革,如褒似貶,言下之意,小英執行力的背後,不是理想與理性;對比陳水扁的心有餘力不足、馬英九懼怕動搖「黨」本的虛應,她只是個性使然和不懂人性?

陳指出,有不少非軍公教對退休軍公教優厚的待遇不滿,為了平息這些不滿,民進黨才啟動改革。基金破產只是藉口,基金是一種水庫,提高提撥率就可以解決。若不如此,應當聯合佔多數的基層去改革少數的特權,也就是訂天花板,天花板底下不動,如此對非軍公教人員就可以交代,佔多數的基層軍公教又會支持。

這些論述,等於從改革的動機(平不滿)、決策(沒有做對的事—提高提撥率)、方法(把事情做對—只訂天花板)都做了負面評價,論述的道理也頗有李來希的味道。換言之,陳教授是認同台灣理當/可以提供全世界幾乎最高的退休所得替代率;既得利益者不須改革,只要改革別人—讓在職者承擔更高提撥率,並無視在職者的民怨。依陳的設計,此舉可以解決破產問題,但陳所假設的改革原因—非軍公教族群對退休軍公教優厚待遇的不滿—就依然存在,如此論述,不就是動機與對策自相矛盾?

訂定天花板是否是有效對策,是個數學問題。「特權者」領多人少,整體比重不高,不能解決破產問題,天花板若訂得太高也是。陳的建議可以讓既得利益者反彈聲音最小化,又可博得改革美名,實質上是無補於事(破產),這是政客作為,並非小英風格。

至於改革的政黨效益,陳認為,台灣幾乎沒有人將公共事務當作自己的事,改革時既得利益者會反撲,非既得利益者雖然認同,卻扮演局外人。沒錯,這對民進黨只有減分,而小英在黨內從一開始就不是能博得滿堂彩的黨主席,但就任後卻是相對稱職的總統,在許多事物的處理上,都可以這樣評價。以「看淡金錢的政治領袖」稱之,似有小看了!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