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合格的後備兵力在哪裡?

◎ 呂禮詩

今天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將邀請國防部進行業務報告,部分內容述及「軍事訓練役」的訓練方法及後備動員。依據媒體所披露的部分內容,軍事訓練役未來將參與「基地訓練」及「漢光演習」;對比日前國防部長在施政總質詢中,承諾一年內不會恢復徵兵,且「募兵情況正在進步中」,若再加上年度預算書所編列的薪資人數,國防部對於國軍實際員額與戰力,恐怕過於樂觀。

1994年以後出生役男所接受之軍訓役,入伍訓練與部隊訓練的時間配比,從原本的「前八後八」,改為「前五後十一」,看似更為精實,但高中是否實施射擊訓練、大學軍訓課是否修滿五門及格,每位役男各有不同;然折減最高可達15日,不但原本4個月的役期只剩3個半月,在個個役期參差之下,如何齊一訓練水準?

再者,國軍官兵訓練的程序及步驟,從駐地訓練、基地訓練、戰備任務訓練,以致於三軍聯合作戰型態的漢光演習,如果二個月的基本體能、實彈射擊、戰術行軍及野營訓練的軍訓役,即可投入漢光演習,是說明了漢光演習從此只有「火力展示」的程度,還是軍訓役的訓練比志願役更紮實?

更嚴重的問題,是未來如何動員!

依據教育部的統計,出國留學簽證人數自2011年到2015年五年間,從三萬三千餘人成長到三萬八千餘人;而同一時期以台胞證赴大陸求學的大學生,從近千人成長至三千餘人。

另中國2014年以來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及青年人)策略,自今年轉化為「青年一代」、「基層一線」的「一代一線」,國台辦認可的「台灣青年就業創新基地」從去年《商業周刊》報導時的21個,已快速成長到53個,吸引二萬三千餘名青年前往實習或就業。

無論是就學、實習或就業的青年人,正是國軍後備動員的重要來源;台海一旦發生戰事,即使有心返台「執干戈以衛社稷」,但在解放軍的海空封鎖下,早已淪為對岸的人質,這正是海協會會長所謂的「小火慢燉,久久為功」。

美聯社前主任所謂「槍口下的台灣」(Taiwan Under the Gun)、亞洲週刊的「武統變局的關鍵時刻」,或美國智庫學者近期出版的《中國入侵威脅》(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都應視為旁觀者清的善意提醒,國人不必自亂陣腳;但兵役及後備動員制度,事涉國軍戰力的維持、台海軍力的平衡,必須務實面對。切勿拿軍訓役「充人頭」、以複雜的表格及文言文的敘述方式掩飾募兵員額的不足;究竟現代的戰爭型態,決定於部隊的專業化與後備動員能力,絕對不是帳面美化就能飲鴆止渴、一蹴可幾的!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