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喇‧尤道 Teyra Yudaw
亞洲水泥公司在原住民保留地及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處左側採礦權展延二十年,引起台灣社會普遍關心或質疑,該公司認為程序「一切合法」,並提供就業機會,動員廠內工人主張保障工作權;政府主管機關則對外說明一切「依法行政」。台灣一般民眾普遍認為,台灣人引以為傲的太魯閣峽谷面容劃出大傷疤,讓太魯閣失去美麗的容顏;大部分太魯閣族人認為,政府未依照「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原保法)的「程序重新」原則,以及違背傳統價值:「土地是血,山林是家」的祖訓。
原保法第一條規定:本辦法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訂定之」;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租用原住民保留地時,每一租期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依原規定程序申請續租。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從以上法令條文說明,就礦權展延案,行政官員「裁量濫用」的問題,實在難以讓社會大眾認同。
台灣應學習國外「小而富」的國家,如瑞士、新加坡、盧森堡等,早已走出傳統產業,走向金融、服務、高科技、文化和資訊產業,國民生活富裕,並有充分的就業機會。政府應積極輔導亞泥轉型為「觀光工廠」,企業家更應肩負社會責任,走出傳統產業,以創意思維與在地產業結合,發展以環境教育及文化經濟為主軸的產業,就現有的廠區內,可規劃讓遊客參觀工廠、環境教育解說、礦區及太魯閣峽谷體驗遊,發展創造性的就業機會。
由傳統工廠的製造業轉型至旅遊服務業,在國外早有先例,如英國的「鐵橋峽谷」(the Ironbridge Gorge),一九八○年代轉型為工業博物館、工藝中心,輔以專人解說,每年吸引三十萬人次到此一遊,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下,成為世上第一個工業型的世界遺產。
以服務為主的觀光旅遊業,成為二十世紀一項新興產業,趨勢大師John Naisbitt更將觀光業視為二十一世紀的產業金礦,因此,傳統製造產業走向觀光化,是一種時代的潮流與趨勢。
(作者為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太魯閣族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