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勳慶
針對假新聞快速又氾濫流傳,行政院目前暫不立法管理,以免引發侵害言論自由之爭議。根據政院發言人說法,將由政務委員唐鳳研議「第三方事實查核平台」,並和臉書、LINE、GOOGLE共同合作,若有人想轉貼新聞時,會跳出「你所貼的新聞已經有問題」之警語,又或者冒出小提示,顯示官方或其他評論、報導連結。
針對假新聞快速又氾濫流傳,將由政務委員唐鳳研議「第三方事實查核平台」。(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以政院所公布的防制假新聞方法,基本上就是多元資訊並陳,以及官方快速回應以正視聽。可是不論台灣未來是誰執政都無法否認,新聞傳播和政府回應,永遠是閃電跑得比雷聲快,這是第三方事實查核平台能否快速解除民眾心中疑問的挑戰。其次便是若新聞當下遭官方否認,卻在真相一一浮出後,發現主管機關有遮掩和失職,那麼第三方事實查核平台可能重創其客觀公正和報導事實之功能,還進一步把政府公信力弄到破產,這些年來農委會身上便發生此情況,先前軍中凌虐案亦如此。此外,當所謂的假新聞是源自於權力人物鬥爭下放話,或經營權之爭奪,那麼政院可以要求政黨或企業,也資訊透明地對外說明嗎?這又是另一層次的問題。
回到問題原點,不論是假新聞,或是假消息,會在社群網站快速轉貼和點閱,有很大的因素是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即便是民主政府。因為人民以自身經驗,便知官方說法和真相內情是兩碼子事,人民會如此,有很大的問題在政府身上,那就是人民想取得政府資料,仍是不便且管制甚多。試想本人拿身分證去戶政單位調自己的個人影像檔案資料庫(前身為口卡),又或者追蹤陳情案進度、相關業務承辦人,政府能快速給人民答案嗎?還是又寄來一張開頭為台端二字的官樣文章打發了事。當政府不肯就事論事,當官的又怕事怕煩,回應又像是拿鐵鎚打棉花,一切說了等於沒說,自會讓假新聞有滋生沃土。
很現實的一面,政府若要讓第三方事實平台勉強有功能,可能得像便利商店,二十四小時有人去面對四面八方冒出來的資訊。與其不斷在這方面追趕跑跳碰,還不如讓人民對政府資訊取得更透明又便利,還要以高效率、負責任去取代找民代關說或媒體爆料更有效的迷思。假如政府的政策與官員的話不能讓人民相信,那麼像玩躲貓貓般的假新聞,只會讓查核平台也成了鬥嘴擂台。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