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把握「換季」的好時機

蔡總統與川普準總統熱線通話後,台灣的民心普遍上揚,現在無疑是個「換季」的好時機,執政團隊該善用這個氣氛,重新回頭收拾內政,多做些讓人民興奮的事情。(資料照)蔡總統與川普準總統熱線通話後,台灣的民心普遍上揚,現在無疑是個「換季」的好時機,執政團隊該善用這個氣氛,重新回頭收拾內政,多做些讓人民興奮的事情。(資料照)

歷經了半年多的吵鬧不休,立法院前晚「終於」三讀通過了《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明定自明年元旦起實施:「一例假、一休息」的週休二日、刪除七天國定假日,同時給予資淺勞工滿半年有三天的特休假等等新制。稱之為「終於」,對於多數人來說,恐怕並不是大旱望雲霓般的期待,而是這般拖延決策的作風,讓勞方與資方真的都已疲累不堪,希望民進黨政權不要再折騰大家了。

因為,只要拿出新舊版本,比較兩者間的差別,就可以衡量變動的部分與耗費的時間,是否符合適當的比例?這麼說,絕不是指責修法一無是處,而是政策必然要有所取捨,既要符合國家優先的發展目標,必然也有執政的信念價值,事前要深思熟慮、周延協調,事發就要快速處置、順暢程序。如果再加上主政者果敢誠懇的公開說明,再複雜的事務都較能綱舉目張,有助於避免無頭蒼蠅般的盲目行動、莽撞無成,社會因而得以降低無謂的成本。

這次勞基法修正為什麼讓人遺憾付出的代價高了些?並不在於國會為此拉扯衝突,例如刪七天假本來就是國民黨執政時的政策,因此其舉黨杯葛,早被外界視為是演戲;而是,花了近兩百天的寶貴光陰,換到的勞動條件,只是一個市場喊價的暫時交易,卻不是充分反映現代台灣百業特性的理想型;而全面翻修工業時代的舊法,至少另以專章提供不同行業別各有差異性的勞資雙贏制度,才是未竟的任務,但是以執政黨的現況,顯然沒有餘裕再陷溺於「戰場」了。

拿鄰近的日本作參考,安倍總理二○一二年底回任後,同樣面臨必須思考工時與工資的問題,他甚至誓言要讓「非正規員工」的詞彙消失,但是在做法上,安倍政府非常清楚如果只要求企業分配,沒有企業會想在日本投資,因此他們鼓吹提高生產力,同時改善工作方式,並且檢討日本傳統論資排輩、男性長時工作的經營體制,改以根據成果定工資的雇用觀念,鼓勵女性與年輕人投入勞動,補充人力缺口,增進職場的多樣性,使企業在實質上提升工資,並非什麼現狀都沒改變就要求休假與加薪。換言之,改革生產力、工作方式、薪資結構,是安倍經濟學的重要課題。即工作能量提高、工資提升、消費增加、經濟活絡,所形成的正循環,才具有說服力。

施政,就是做事,理應愈多愈好,怎麼在台灣會變成負面表列的「戰場」?就理論言,民主國家並不擔心意見紛亂,只要亂中有序,就是多元活力的表徵,最怕的是亂而無序,要麼,缺乏凝聚共識的機制,不然,就是政治文化有待建立,都顯示這個群體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自由社會。

若對照實務,有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那就是新政府自五二○上任至今,除了一例一休已在週二收尾,目前至少還有年金改革、日本食品、婚姻平權,並未收攏歧見,戰線繼續在延長之中,這些議題有些是不得不面對,有些是自己主動拋出,為什麼無法迅速取得戰果、結束戰場?萬不可以主政者「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來卸責。畢竟,政策,不是「自己」,其良窳關乎千萬人,若沒想好,就不該提,提出了,就應準備好,這才是符合國家需要的節奏。

所謂的準備好了,政府首先要有方案,而後才是溝通、修正、達成共識,絕不是菁英放空、官僚怠惰而胸無計畫,僅憑著民調、甚至社群意見做反應,繼而又由民意取樣更小的公聽會來放砲,這樣的決策過程怎能不偏差?於是當招致反彈受挫時,屢屢因並無定見,無從捍衛理念,自然閃躲迴避,導致群龍無首、一片散沙,事態只好懸而不決,重創人民的耐心。

蔡總統與川普準總統熱線通話後,台灣的民心普遍上揚,現在無疑是個「換季」的好時機,執政團隊該善用這個氣氛,重新回頭收拾內政,多做些讓人民興奮的事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