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回應「敬致洪慈庸委員的公開信」

◎ 孫盟勝

洪委員在醫師納入勞基法規範上的努力,至少筆者所知的醫界基層大多抱持著支持態度,此時就需要探討為何仍有醫界人士持反對立場。

私以為,醫界其實就是個「龐氏騙局」,過去的醫師之所以能夠對過勞甘之如飴,並非完全醫德使然,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熬過住院醫師階段升上主治醫師,便有大量住院醫師肯為其工作,就算離開醫院成為開業醫,因為過去醫師量少而病患需求大的情況下,自然可藉由執業達到可觀的收入。

然而,要支撐這樣的結構,勢必要有大量住院醫師投入醫療工作,待這些住院醫師升上主治醫師後,便需要更多的住院醫師才能支持住白色巨塔的假象。然而每年從醫學院畢業的學生是被政府所管控的,為了顧及教學品質,每年只會有一千餘名的學生畢業,而這便是現今醫療的窘境,在主治醫師已經飽和的狀態下,旗下的住院醫師無法順利升遷,因此只能轉往其他沒有住院醫師的醫院或者開業,然而開業的市場也已經被老開業醫師所佔據,因此,現今在醫院的住院醫師是越來越看不見未來的。

若從這個觀點來看,也不難理解為何謝先生會鼓吹醫師不會過勞,畢竟他位於金字塔頂端,需要的是大量的年輕主治醫師以及住院醫師為其工作,一旦醫師納入勞基法,勢必會讓他付出更多成本才能維持目前醫院的運作。正如同現在的勞動市場,經濟成長率每年都在微幅上升,但是勞工的實質薪水卻不斷地往後退,將勞動者納入法律保障,不過是強制要求資方將勞方勞動的成果回饋給勞方,何錯之有?

退個一萬步來說,就算不保障醫師權利,這項改革有助於減少因過勞而產生的錯誤判斷,進而保障民眾的健康,何過之有?

(作者為住院醫師,雲林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