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全民健保下的地區醫院悲歌

◎朱益宏

依據健保署統計,民國84年3月1日全民健保開辦,當(84)年底醫學中心共有13家,區域醫院共48家,地區醫院共568家,但29年後的今年1月,醫學中心增加為25家,區域醫院增加為83家,地區醫院反而減少為358家。甚且,由於衛福部鬆綁醫學中心家數限制,3月1日後醫學中心又要增加3家,區域醫院增加4家,地區醫院則是持續萎縮。

由於衛福部鬆綁醫學中心家數限制,3月1日後醫學中心又要增加3家,區域醫院增加4家,地區醫院則是持續萎縮。(資料照)由於衛福部鬆綁醫學中心家數限制,3月1日後醫學中心又要增加3家,區域醫院增加4家,地區醫院則是持續萎縮。(資料照)

猶記得民國92年SARS的慘痛經驗,同年政府開始推動分級醫療與總額支付制度,民國94年衛生署署長侯勝茂推動分級醫療政策,喊出「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的口號,並於94年6月14日在貴報投書「厝邊好醫師 顧我尚安心」一文。如今衛生署早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局也升格為中央健康保險署,「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依舊喊得震天價響,但諷刺的是大型醫院呈倍數增加,作為社區好醫院的地區醫院卻倒了一半。

民國92年醫院總額開辦,當時衛生署所提出的「醫院總額支付制度研議方案」,其中便詳細說明醫院總額實施方式與相關的配套。衛生署深知總額實施後,地區醫院承受衝擊的能力較低,因此在方案第六章第一節特別分析「平衡各層級醫院發展配套措施」,並提出:(一)偏遠地區獎勵方案。(二)每點支付額從優支付。(三)以政策引導區域以上醫院減少初級或次級醫療照護。(四)支付標準之調整。(五)加速推動論病例計酬。(六)建立各層級醫院監控指標,平衡其發展。(七)放寬支付標準表診療項目適用表別之限制。(八)審查標準。(九)在各層級醫院平衡發展之配套措施落實前,應依照各層級醫院服務量等因素訂定其合理占率;當中「每點支付額從優支付」則進一步闡述:「地區醫院1點1元從優支付」。遺憾的是,「平衡各層級醫院發展配套措施」躺了超過30年,卻是紙上談兵、言行不一,實際執行者寡,而終種下地區醫院衰退的遠因。

106年時任衛福部部長的陳時中,為了推動「以政策引導區域以上醫院減少初級或次級醫療照護」,提出大型醫院門診量要較106年每年減少2%,預計10年要達到減少10%的政策目標;同時為減輕政策對大型醫院的衝擊,大幅挹注超過百億預算,調升急重難症支付標準,並暫停大型醫院合理門診量措施。但是,在新冠肺炎全球大疫時,政策步伐就此停滯,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被暫緩,當初暫停的大型醫院合理門診量措施也被遺忘、未再重啟。

本期待疫情趨緩後,分級醫療政策得以被活絡、社區好醫院得以被關照。但自112年5月指揮中心解編迄今已將近1年,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仍舊被藉故拖延,衛福部更甘願打臉自己公告的「112 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在3月1日起放寬醫學中心家數。政策明顯偏袒大醫院已然是司馬昭之心,眾人皆知。

地區醫院遍布於全國各鄉鎮,在大都會城市之外,民眾的醫療照護,最主要正是依賴在地經營的地區醫院。當人口老化、年輕人往大都會集中的今日,倘若分級醫療再次淪為口號,居住在非都會區的民眾勢必成為最大受害者。企盼醫界出身的賴清德總統,在520上任後,能大刀闊斧、檢討問題,對症下藥,健保改革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就是挽救醫療體系、落實分級醫療!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