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正
衛生福利部於8月1日開始,推出「15至30歲族群三次免費心理諮商」的政策;雖然各縣市分配到的名額不均,但全國仍預計有6000人因此受惠。此一政策推出迴響頗大,本來預計推動一年,但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分別在八月中下旬),臺中市的名額率先已滿載,而臺北市的名額亦於這幾天使用完畢,無法再承接新的需求。
當然每個縣市的使用狀況並不相同,且衛福部也準備再提出新的方案與資源來回應這樣的需求;倘若思考此政策推出後能得到如此充分響應的背後原因,不外乎其確切反映了國內青少年族群需要心理健康資源的熱切期待。但更值得注意是,從筆者過去幾年觀察青少年族群現今常使用的社群平台(例如:Dcard)在某些看板(心理或心情板)於此政策推出後,皆有愈來愈多對於「心理諮商」與相關需求的詢問與討論。有鑑於此,筆者認為這樣的政策帶來的不該只是要呈現出「現今青少年族群的心理健康的求助需求頗高」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更重要且積極的在於,倘若能趁此機會「正確地倡議心理健康,讓心理諮商/諮詢的健康觀念,而非僅是疾病觀念,從青少年族群拓展至父母與師長,甚至全國民眾」,或許是將此政策更有效延伸的重要考量。
衛生福利部於8月1日起,推出「15至30歲族群三次免費心理諮商」的政策,全國預計有6000人因此受惠。(本報資料照)
事實上,從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2023)的網站上即可發現四項重要的倡議(advocacy)方向,分別為「心理學研究與架構」、「心理實務工作」、「健康平權與社會正義」以及「大眾健康」。雖然上述的倡議方向,主要來自於心理健康概念已甚為普及的美國社會,不見得適用於臺灣;然而,若仔細看待這四項倡議中的內涵,亦可得知像是「心理健康服務的可近性」、「司法正義的心理健康相關議題」、「心理健康促進」,甚至是「氣候變遷下的心理健康」等議題,皆是可藉由此次引起國人重視的青少年免費心理諮商政策之後,心理健康倡議可推動的重要項目。舉例來說,國內的心理治療/諮商所在近10年來可說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既然已發現青少年族群有迫切的心理健康求助需求後,政策上應可規劃讓民眾得知更具「鄰近、精準、信任與安全」的心理健康服務,即亦可成就了「心理健康服務可近性」的重要倡議。
不同的生命階段中的心理健康需求是很不一樣的!青少年族群的心理諮商補助政策雖面對且解決了當下社會所面的立即需求,但期待在未來有更完整的心理健康政策藍圖,讓民眾的心理健康永續受惠。
(大學教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