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讓大學更貼近在地文化

劉韋廷

根據報載,日前結束的淡水年度盛事「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吸引上萬民眾參加,鑼鼓喧天,鞭炮四起,逢端午佳節連續兩天辦活動,這是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宗教慶典,但後續引發部分居民反彈聲浪。筆者有幸參與這次遶境,和在地軒社齊力扶推神轎,看到宗教力量在疫情解封後扮演關鍵角色,撫慰民眾心靈,同時聯繫傳統文化交陪,例如廟際關係與商業,帶給淡水觀光無窮活力。

本次遶境活動規劃已久,之前由於疫情曾有停辦或縮小規模,讓老淡水人感到惋惜,清水祖師繞境在日治時期就有紀錄,當初為了地方消弭瘟疫,結合地方宮廟與軒社、獅鎮等陣頭,成為具有文化特色的習俗,連當時報紙《日日新報》都有大幅報導,顯示祖師公神威顯赫。當初清水巖原是王爺廟,在地方鄉紳大力奔走下,終有今日巍峨廟貌,其雕刻、彩繪、書法皆為一流名家作品,廟前擺放象徵中日相融的石燈籠,傳說是龍穴所在之眼睛位置,雕工精細。

日前結束的淡水年度盛事「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吸引上萬民眾參加。(本報資料照)

因此,清水巖作為淡水重要信仰中心,其宗教活動是淡水人的集體記憶,代表光榮的地方傳統,怎能隨意取消?早在五月初新北市議員就在議會質詢希望警方能夠在不影響治安與交通的前提下放寬相關措施,例如禁酒、造冊滋事人員記錄、私設紅壇等規定,造成與舊慣禮俗迥異。以設紅壇為例,淡水老字號商家難得在這兩天近距離祭祀祖師公,他們可以不做生意,但不能不拜祖師公,在門口設香案是表示誠意,亦是聯絡感情之直接管道,筆者在繞境過程看到信眾熱情向神明祈求,宛如嘉年華會,這正是臺灣普羅大眾最草根的信仰文化。

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實踐計畫」鼓勵大學走入社區,教導學子認識文化資產,提出創意使地方共生共榮。筆者認為宗教信仰是臺灣民眾最熟悉、生活常見的文化現象,值得研究。以淡水區為例,就有三間高等學府在此定根茁壯,學生人數多達三萬多人,如此大規模宗教慶典足以提供學子在研究議題上的開發、認識鄉土,進而產生在地認同感,學習寶貴經驗,帶回家鄉成為新一代具開發潛力的年輕人。筆者呼籲看待傳統信仰時,多點同理心與包容,共同守護難得的無形文化資產。

(作者為淡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