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宗
現代農業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基因工程便是其中一項重要技術,近來尤以基因編輯最受矚目。新興精準育種科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能直接或間接鎖定想要修改的農作物目標DNA進行編輯,從而獲得想要的性狀表現;使作物育種不再「隨機」,大幅提升育種效率。此一突破性發展,並於202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肯定。近年世界各地已蓬勃發展這項技術,進一步研發出抗褐化蘑菇、高GABA含量番茄、高產量玉米、高油酸大豆等品項,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但目前國內針對此項新興育種技術的管理規範,仍僅止於草案研擬階段,國人欲對此類食品一嚐為快,恐仍需等待前述管理規範正式上路。為使讀者能更進一步認識,茲將基因編輯之育種優勢及各國發展趨勢,簡要說明如下。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所研發出的高GABA含量番茄。(圖:https://sanatech-seed.com/en/airprocess200817/)
基因編輯作物相較傳統育種作物的優勢
將基因編輯此一新興育種技術應用於種苗改良,其優勢可歸納如下:
提升育種效率:
專家指出,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作物,可使育種時間由7至25年縮短為2至3年,便可培育出所需品種。
增加農業生產力:
全球目前已應用基因編輯技術取得許多提升生產力的成效,包括:(1)提升產量、(2)抵抗病蟲害、(3)提升環境耐受度、(4)節省農務與資材的投入。
滿足多元化需求:
迎合消費者及生產者的需求,開發各種新品種,包括:(1)促進消費者健康、(2)延長儲架壽命並減少食物浪費、(3)增加食品加工效能、(4)減少磷排放污染或碳排放以提升環保效益。
促進生物多樣性:
不受一般遺傳雜交育種限制,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育成新品種,更能提升物種多樣性。
近期各國基因編輯作物發展情形 日本、美國皆有基因編輯作物正式公開販售 日本筑波大學利用 CRISPR/Cas9技術,促進番茄提高GABA的分泌量。GABA 是一種抑制或減緩大腦神經活動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促進好眠並讓一個人得以休息;藉由提升食物中的GABA含量,有助於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及失眠等功效,增進食物健康價值。
另外,為增加農漁品系,日本京都大學所研發,利用 CRISPR/Cas9技術剔除真鯛的肌肉生長抑制素,使真鯛魚體的肌肉量增加了16%。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CRISPR/Cas9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培育新海水養殖魚類品系。
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及農林水產省(MAFF)皆已判定這些產品非屬基因改造食品/作物,並可於日本境內種植(養殖)及販售。 為減少食物浪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發,利用 CRISPR/Cas9技術將造成食用雙孢蘑菇褐化的蛋白質基因做部分剔除,成功使蛋白活性降低 30%,並得以延緩蘑菇的褐化。美國農業部於2016 年認定此抗褐化蘑菇因為不帶有外來 DNA,非屬基因改造作物,可直接種植及販售。
基因編輯作物管理規範之國際趨勢
近年來,諸多國家已為基因編輯技術及其衍生產品制訂法規或更新現行規範;甚或依據現行法條中基因改造定義之解讀,排除部分基因編輯產品(如SDN-1),以使基因編輯技術能廣泛地應用於育種工作。許多重要的糧食出口或進口國,如美國、阿根廷、巴西、澳洲、日本及菲律賓等,皆將基因編輯技術視為精準育種技術之一;此一觀點也反映在這些國家的法規管理規範中,例如:加拿大:僅針對帶有新穎性之性狀或特性的作物,以個案審查的方式管理;美國農業部:可經由遞交產品相關文件予主管機關,確認該產品是否受到列管;阿根廷:開發者需向政府提出申請,以確認產品是否屬於基改作物。基因編輯產品若不含外源基因,則屬於非基因改造生物;日本:最終產品不含外源基因者,僅須向政府通報;如最終產品含有外源基因者,視為基因改造,須實施安全性審查;澳洲及紐西蘭:政府公告SDN-1基因編輯產品排除於基因改造監管之外。
基因編輯作物發展已受國際重視 台灣應儘速制訂相關法令與國際接軌
新興育種技術下的基因編輯技術已受到主要糧食出口國之高度重視,台灣農業改良技術位列世界尖端,應對基因編輯技術更加重視,甚至主導基因編輯技術之發展,精進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再者,台灣是糧食進口國,同時也是WTO會員國,目前相關機關僅針對基因編輯之國際管理規範進行整理及研擬草案,其進度明顯落後於國際。為求即時與國際接軌,建議及早制訂我國基因編輯作物相關法令及規範,以提高台灣農業國際競爭力、降低國際貿易壁壘及妥善接軌各國管理趨勢。
(作者為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秘書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