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接待外賓搭紅色雨棚 國會認真該改建

洪人聿

去年九月,立法院迎來捷克議長韋德齊,理當如國賓般接待,但受限於場地與防疫需求,韋德齊議長的媒體聯訪,是在紅樓的走廊上舉行,而媒體記者的區域,則在停車場上搭起了一頂喜宴或普渡會用紅棚子遮陽。

看到紅棚子,任誰也不會想到這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國會,立法院就這樣將就用了五十年的時間,在戒嚴時期,立法院不受重視倒還說的過去,解嚴將近三十年,代表民意的國會還要繼續將就嗎?

每一次的國會遷建,總會有人提到立委先提升問政品質,再來講國會改建,但立委的問政品質,與立院建築有相當大的關係,就以立法院會期間每週一、三、四要開的委員會好了,除了財政委員會在九樓大禮堂,其他委員會多在紅樓會議室召開,官員、委員、助理、記者超過百人同處一室,空間狹小,委員問政容易受到干擾,記者採訪更是不便,散落地上的各種線材,更有安全上的隱憂。

去年立法院接待來台參訪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佈置一景。(資料照)去年立法院接待來台參訪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佈置一景。(資料照)

而每次的民眾陳情、抗議,都需要借用台北市中山北路等立院週邊道路,人車爭道時有所見,安全堪慮,對隔街台大醫院靜養的病人亦是困擾。

國會改建不需預設就一定要蓋的豪氣奢華,過去華山案的設計,並不符合國人對國會的期待,新國會建築應著重在務實導向,包括立委、官員、記者在工作時都有適切的空間與設備,另外也要規畫民眾請願陳情抗議空間。

立法院長游錫堃任宜蘭縣長時,曾經規畫縣政府大樓改建,以實用與綠建築為核心,縱使用了近三十年,至今仍然是國內備受稱讚的政府建築,以他的經驗與執行力,這次國會改建提議,是近二十年來最佳時機。

國會改建是國之大事,朝野應該共同面對,國事如麻,為政者要做大事,就不能憂讒畏譏,立院遷建已經等待二十年,不該再被「先做好〇〇」這種理由繼續推拖。

(國會助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