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土耳其與伊朗的亞塞拜然歷史課題

政治人物以天真來掩飾其真實目的,這現象亙古不變。而政治遊戲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永遠都這麼撲朔迷離。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土耳其與伊朗之間最近出現一點矛盾,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引述亞塞拜然(Azerbaijan)地區的詩句,大意是「阿拉斯河(Aras River)將我們分離,但那是我們被迫強制分離,而我卻不願意跟你們分離。」艾爾多安也說土與亞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One Nation, Two States)。然而,伊朗外交部長薩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在他的推特帳號卻說:「絕對沒人能夠談論那個我們摯愛的亞塞拜然(NO ONE can talk about OUR beloved Azerbaijan)。」意指亞塞拜然與伊朗才有緊密關係,並不是土耳其。

這是花生省魔術呢?

就在不久前,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因納卡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大打出手。衝突的原因說來話長,主要是19世紀初期,伊朗卡加王朝(Qajar Dynasty)與北方的俄國在高加索(Caucasus)地區競爭勢力範圍的結果。這其實也與伊朗前一個王朝薩法維王朝(Safavid Dynasty)於1722年滅亡有關。薩法維王朝滅亡後,原本伊朗在高加索的領土,隨即遭到俄國與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瓜分。卡加王朝在1797年建立之後,首要目標就是從俄國與鄂圖曼手上「收復失土」。但當時卡加遭俄國擊敗,於1813年簽署了《古利斯坦條約》(Treaty of Golestan of 1813),伊俄兩方在裏海(Caspian Sea)西側的亞塞拜然地區,以阿拉斯河為兩國邊界。亞塞拜然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了俄國的亞塞拜然與伊朗的亞塞拜然。對伊朗來說,亞塞拜然理所當然是屬於他們的。

艾爾多安說土耳其與亞塞拜然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左為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葉夫。(AP)艾爾多安說土耳其與亞塞拜然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左為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葉夫。(AP)

不過,亞塞拜然同時也是薩法維與鄂圖曼競爭的區域。16世紀之後,西亞地區就是在薩法維與鄂圖曼的主宰之下。1501年建立的薩法維,其政治中心塔不里士(Tabriz),就是在亞塞拜然地區,而鄂圖曼從安納托利亞(Anatolia)往東逼近塔不里士。亞塞拜然在1514年伊鄂兩國的查爾迪蘭戰役(Battle of Chaldiran)後,成為伊朗勢力範圍,較為西側的亞美尼亞(Armenia)則為鄂圖曼所有。往後伊鄂這兩個伊斯蘭勢力在高加索地區打得火熱,但薩法維屈居下風,到了1722年滅亡之後,自然讓鄂圖曼有機會可以全面進入亞塞拜然,只是半路殺出了俄國這個程咬金,讓高加索地區的勢力範圍劃分多了變數。

亞美尼亞也處在19世紀俄國與鄂圖曼的勢力競爭之下,有一部份亞美尼亞人居住在鄂圖曼東側,一部份在俄國的南方邊境。但是,鄂圖曼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受俄國影響,不斷有脫離鄂圖曼的運動發起。一次大戰爆發後,鄂圖曼成為俄國的對手,俄國便利用亞美尼亞人與鄂圖曼對抗,導致1915年鄂圖曼人與亞美尼亞人的嚴重衝突。大戰之後,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對邊界劃分產生分歧意見,例如上述的納卡地區,也間接使鄂圖曼支持亞塞拜然擁有納卡。到了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建立之後,對於亞塞拜然仍保持較友好的態度。到了這時代,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為了納卡而打的戰爭中,也可看到土耳其依然站在亞塞拜然這邊。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蘇俄在高加索地區扶植社會主義勢力,亞塞拜然高加索共和國(Caucasian Republic of Azerbaijan)建立。這樣的情況也使得伊朗西北的亞塞拜然人脫離伊朗政府的意願升高。但當時蘇俄一再宣示要放棄過去俄國在伊朗的特權,因此在伊蘇在1921年2月簽署的友好條約之中,就維持以往以阿拉斯河所劃分的邊界。但這僅是兩大國之間的共識,對於亞塞拜然人來說,必然不會無條件接受。蘇俄的亞塞拜然與伊朗的亞塞拜然仍有些串連運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伊朗的亞塞拜然也藉著蘇俄勢力擴大為靠山,曾短暫建立過自治共和國。儘管時間不長,卻可看出這區域的局勢並不容易穩定。

1514年伊鄂兩國的查爾迪蘭戰役。(圖:網路)1514年伊鄂兩國的查爾迪蘭戰役。(圖:網路)

到了21世紀,整個高加索情勢已然與過去不同。蘇俄雖早已解體,但普丁(Vladimir Putin)領導的俄羅斯仍未離開高加索。而伊朗在1979年革命之後出現反對美國浪潮,持續至今,促成了今日伊朗與俄羅斯靠攏。土耳其也在難以加入歐洲、向俄羅斯購買武器遭美國制裁等情況下,近年來與伊朗關係也屬密切。然而,國與國之間的結合都奠基於國家利益之上,並不代表往後就一團和氣。伊朗認為他們與亞塞拜然有歷史連結,但土耳其也有相似的看法。艾爾多安的言論或許從語氣上看不出來是否有意挑起伊朗的敵對情緒,又或者一切只是薩里夫想太多而反應過激,卻都代表伊朗與土耳其還是有主導亞塞拜然的意圖。以往鄂圖曼與伊朗在高加索競爭的歷史「設定」,很可能還是會觸動今日土伊的對峙。

當薩里夫對艾爾多安的言論發表意見之後,土耳其外交部長查武斯奧盧(Mevlut Cavusoglu)馬上出來滅火表示:「事情不是這樣子啦,艾爾多安只是沒發現這其中有敏感的意涵。」只要涉及領土問題,不管哪個國家都會在第一時間宣示過去那些有爭議的部份是自己「固有的疆土」。儘管這時代的土耳其與伊朗應該不會有機會再擁有亞塞拜然,但誰又能料到往後呢?過去薩法維與鄂圖曼也簽署過多次邊界條約,每次也都認為雙方已達成共識,但往往又因為大大小小的紛爭、甚至各自內部政局變動,導致任何共識不再有效,全部打掉重練。

艾爾多安真的不知道他引用的話具有敏感性嗎?希望這些人都是如此「天真」,那就都好說話。問題是政治人物以天真的表現來掩飾其真實目的,這現象亙古不變。這幾天又看到,薩里夫強調土伊之間致力於維持友好關係,之前的批判與譴責,似乎就像沒事了一般。政治遊戲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永遠都這麼撲朔迷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