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下一屆美國總統幾乎確定將由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拜登(Joe Biden)出任,多數輿論都認為未來的美國將會比起川普(Donald Trump)任內來得好。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也是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美伊關係能否改善」是個世人討論已久的議題,但不得不問:「為什麼美伊關係需要改善?」,或者可以這樣問,「關心美伊關係改善的目的為何?」如果無法改善,伊朗會不會是讓美國無法再次偉大的包袱?
當然,這個問題很難討論出確切的答案,畢竟兩國國內的輿論都存在各種雜音,有人要對談、有人對立,肯定也有人會覺得無論怎樣都不會怎樣,更何況還有其他較少人關注的聲音。此外,兩國之間頻率要對了才可能勉強達成共識。問題是美國與伊朗不對盤已經四十年,改變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任一方的主政者考慮的大概都是:「喊了對談,下一次選舉選票到底還在不在?」
許多人認為2015年美國前任總統民主黨的歐巴馬(Barak Obama)的「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另稱「伊朗核協議」(Iran Nuclear Deal),是對伊朗釋出善意的政策。這個「善意」的政策一出,馬上看到以色列(Israel)、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對歐巴馬的批判,認為不應該對伊朗釋出善意。然而,歐巴馬真的對伊朗釋出了善意嗎?在核協議之中,歐巴馬找來了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歐盟一起加入,簡直就像是怕打架打不贏,趕緊「撂人」來圍毆伊朗。或者說,我歐巴馬找了一堆人一起當證人來看協議簽署,來證明我美國沒有欺負伊朗。歐巴馬要以國際規範來框架住伊朗,讓伊朗只能照著大家的遊戲規則走。儘管伊朗當時的確有經濟好轉的跡象,但歐巴馬傳達出的訊息卻是:「照著我的路走,你才會好過」,甚或是「可憐的伊朗群眾,推翻你們無能的政府與精神領導人吧!」歐巴馬最終目的還是想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走上毀滅之路,很是邪惡。
美國與伊朗不對盤已經四十年,改變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任一方的主政者考慮的大概都是:「喊了對談,下一次選舉選票到底還在不在?」(EPA)
到了川普上台,決定讓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是想自己「單幹」,但他的目的與歐巴馬一樣,都是要伊朗走上毀滅之路,兩人對伊朗的政策不見得有太多差異。但是,川普的好朋友就不會認同歐巴馬。川普宣布耶路撒冷(Jerusalem)為以色列首都、承認以色列在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的主權,都讓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暗爽。歐巴馬肯定沒有要弱化對以色列的友好關係,但相較之下,川普這套讓以色列立即嚐到甜頭的作法才是以色列的心頭好。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的政府,不僅反美,連帶也反對以色列、沙烏地這兩個美國在西亞最好的朋友。因此,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如果是明顯打壓,以沙兩國大概不會有任何意見。
拜登即將接任總統,他與他的政府可能帶領美國回到歐巴馬路線、再次加入核協議嗎?但回到核協議後,是否又要再經歷一次朝野、以色列與沙烏地的反彈?目前很難做出什麼樣的認定,即使是拜登的選舉支票、即將執政前的宣示,都不能當一回事。川普的執政若真帶來諸多問題,再加上目前防疫的壓力,往後勢必讓拜登的執政綁手綁腳。
反觀伊朗的情況,雖然糟糕,卻說不定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可能性。精神領導人哈梅內意(Ali Khamene’i)依然在位,伊朗對美國的立場與政策按理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再加上這幾年來伊朗歷經美國退出核協議、聖城旅(Quds Force)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遭美軍殺害、科學家法賀禮薩德赫(Mohsen Fakhrizadeh)疑似為以色列謀殺等等事情,升高了不少伊朗人的反美情緒。儘管也有人樂見拜登上台,但認同政府視美國為「大撒旦」的聲量可能更水漲船高。過去伊朗總統羅哈尼(Hassan Rouhani)一再表達與國際間對談的路線,看來很難延續下去。事實上,由近期羅哈尼也不少批判美國的言論看來,他自己包括相似路線的勢力,大概都會逐漸與哈梅內意凝聚一起。
精神領導人哈梅內意(Ali Khamene’i)依然在位,伊朗對美國的立場與政策按理不會有太大的變動。(AP)
伊朗第十三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選舉約於明年六月舉行,屆時輿論將會出現許多猜測與口水。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總統,向來不是伊朗政治裡的重要人物。自1980年第一任總統班尼薩德爾(Abolhassan Bani-Sadr)以來,總統的政治權力只在國內排名第二、第三,甚至更後面,並非是最後的決策者。80年代伊朗與伊拉克(Iraq)交戰,在革命的時代,精神領導人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擁有絕對呼風喚雨的權力,即使他在革命之前強調不會介入政治,但革命後充斥著需要特定強人領導國家的氣氛,把他推向最高地位(伊朗非特例,許多國家革命之後都有類似的情況)。即使1989年何梅尼去世,接任的精神領導人仍具有國內最高權位。歷任總統人選雖都受到國內外的矚目,但政治現實是,除非精神領導人換人,否則基本的路線不會轉變。
既然伊朗基本路線不會改變,在國際間向來也屈居劣勢,做什麼都會挨罵,當然也就沒有任何包袱。儘管不斷有報導指責伊朗鑽核協議的漏洞,但是與非要看什麼立場,若歐巴馬未卸任,當然也會想方設法指稱伊朗違反協議,大家不要只因為他長得帥就覺得他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比較公正與誠信。川普的言論與作為,也只是比較不修邊幅而已。表面上美國的制裁仍盤據伊朗上空,壓制著伊朗,但若從另一角度來看,無論誰當了美國總統,伊朗都像是甩不掉的包袱,必須花費心思特別照顧,往哪兒走都礙手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