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做正確的事:推動分級醫療落實雙向轉診

朱益宏

大醫院門診下降2%的政策,近日媒體有多篇報導,如醫院自願降級或自行吸收健保診察費等規避門診減量云云,引起輿論及大眾的關注。台灣全民健保以高效率、低價格、廣覆蓋而聞名世界,但每人每年門診平均就診15次,造成健保財務沈重負擔,甚至2021年將面對健保費調漲的壓力。

因此,小英政府在執政之初,就大力推動分級醫療,一方面期望校正台灣畸形的醫療體系,另外一方面也希望節省健保支出,讓全民繳交的健保費能真正用在刀口上。

政策除推動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年減2%的措施外,為讓大型醫院能夠專注在急、重、難症的治療,自106年起已陸續投入近百億用於急重難症支付標準的調整,藉此平衡大醫院配合下轉輕症,同時引導臺灣醫療體系轉型為以基層、社區醫療為主,大型醫院為後盾的正三角形。

只要是合法設立醫院,符合健保相關規定,就可提供民眾醫療服務並向健保申請費用,所以並不會因區域醫院改為地區醫院,影響民眾的就醫需求。(資料照)

此項政策於明年進入第三年,是真正的深水區,事實上在門診減量措施啟動後,大多數的醫學中心已主動與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合作,展開新夥伴關係,甚至派遣醫師與社區醫院合作,將輕症與適合社區醫療的患者轉診到適當的院所。目前下轉請況雖未如預期,但每年均有所增長,持續推動必能達到預期成效,正確的事情,不該半途而廢。

再說,現行台灣醫院評鑑,雖分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三個層級,但健保的醫療服務給付,絕大數沒限定只能那個層級提供,只要是合法設立醫院,符合健保相關規定,就可提供民眾醫療服務並向健保申請費用,所以並不會因區域醫院改為地區醫院,影響民眾的就醫需求。

況且,地區醫院的平均費用較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低,在不影響民眾就醫的情況下,增加地區醫院的家數與分佈,讓輕症、慢性疾病與初級照護回歸社區,也是此政策的目標,以達到節省健保費,節省民眾的部分負擔(240元變80元)及促進民眾就醫的便利性,讓民眾實質獲利。

誠摯呼籲主管機關及社會大眾,做正確的事,堅持到底才能成功,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讓台灣醫療體系回歸正金字塔,健保永續,大家一起支持。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