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庫德族命運:伊朗西北方的庫德共和國

伊朗庫德族短暫實現了所有庫德族人獨立的願望,主要是因為二戰以來伊朗為英國與蘇俄軍隊佔領,導致戰後蘇俄勢力欲擴大時,便成為伊朗庫德族的外援。伊朗庫德族在特殊的政治局勢之下,比起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的庫德族,來得有那麼一點點突破重圍的可能性。可是,隨著蘇俄軍事影響力褪去,伊朗庫德族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在20世紀為數眾多的庫德族(Kurds)獨立運動中,讓庫德族成為政治實體的機會幾乎是零,唯有一個看似實現了建國願望的例子,是1946年在伊朗(Iran)西北方、靠近土耳其(Turkey)東部的馬賀阿巴德共和國(Republic of Mahabad)。儘管多數庫德族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Iraq)、敘利亞(Syria)境內,但建國願望卻是在伊朗實現。這是在二戰期間,伊朗特殊情境下的產物。

1939年9月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爆發,隨後伊朗國王禮薩巴勒維(Reza Pahlavi)宣布中立。然而,當英國在1940遭到德國威脅時,便深懼德國將會有更進一步的擴張,尤其埃及(Egypt)、伊拉克(Iraq)、敘利亞(Syria)、巴勒斯坦(Palestine)的阿拉伯人,對於納粹勢力進駐都張開雙臂歡迎,希望藉以擺脫英國的控制。而當1941年就連蘇俄也遭到德國攻擊時,和英國一樣,也必須關注任何德國勢力可能會滲透之地。中立國伊朗,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到波及。英蘇共同對伊朗施壓,要求巴勒維政府將境內的德國外交人員、專家顧問全數驅離伊朗。對於巴勒維來說,一旦接受英蘇的「命令」,就違背中立原則。結果,1941年8月英蘇軍隊進入伊朗,懲罰巴勒維的「抗命」,僅用了1個月時間就佔領德黑蘭,巴勒維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即位,伊朗進入第二任巴勒維時期。

1941年8月,英蘇軍隊進入伊朗,巴勒維(左)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右)即位,伊朗進入第二任巴勒維時期。(維基共享)1941年8月,英蘇軍隊進入伊朗,巴勒維(左)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右)即位,伊朗進入第二任巴勒維時期。(維基共享)

1942年,英蘇兩國與伊朗簽署同盟協議,伊朗被迫成為了二戰時期反德國陣營的成員。同盟協議寫道,「尊重伊朗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這充滿諷刺意涵。其中一款條文寫道,「在對德戰爭結束後6個月內,英蘇軍隊都要退出伊朗」。英蘇軍隊佔領伊朗後,巴勒維政府垮台,這也使得伊朗西北地區的庫德族得以展開獨立運動。

1942年8月,庫德族在伊朗西北的馬賀阿巴德,成立了「庫德族重生團」(Kurd Resurrection Group, or Komola),歡迎所有庫德人加入。由於伊朗西北部的亞塞拜然省(Province of Azerbaijan)自20年代就有左派勢力存在,此時蘇俄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也很大,庫德族重生團背後也有蘇俄的支持。1944年5月,在卡基穆罕默德(Qazi Mohammad)的領導之下,重生團製作了庫德族旗幟。8月,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庫德族大集合,為催生大庫德斯坦(Greater Kurdistan)而努力,地圖也製作完成,領土從兩伊與土交界處一路向西,經過敘利亞的阿勒坡(Aleppo),再延伸到東地中海。

1945年8月,約在戰爭結束之際,重生團組成「伊朗庫德民主黨」(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 of Iran, KDPI)。但此時他們主張「解放民族權利、要成為自治省分以處理自身事務、要在伊朗國會取得席次」,卻讓人覺得背棄了過去重生團要建立庫德族獨立國家的目的。其實,重生團中對於如何達成庫德族的願望有不同作法,有些人希望蘇俄協助,有些人則認為一旦蘇俄勢力進入,將會影響這區域的發展,甚至認為萬萬不可與這些無神論的共產主義者(Communists)同流合汙。而蘇俄此時似乎也沒有明確的政策提出,難以讓庫德族全面獨立。

卡基穆罕默德。(圖:網路)卡基穆罕默德。(圖:網路)

卡基穆罕默德主張不能沒有蘇俄的協助,但結果必然是與現實妥協,僅在伊朗境內自治。當然,這也可能是蘇俄下的指導棋,因為同時間在亞塞拜然省會塔不里士(Tabriz)成立的亞塞拜然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Azerbaijan),主張脫離德黑蘭(Tehran)中央政府而自治,並且接受蘇俄的保護。11月,亞塞拜然自治共和國成立。1946年1月底,馬賀阿巴德庫德自治共和國建立。同一時期這一區域的問題與發展,出現相同的結果。

對伊朗政府而言,無論馬賀阿巴德或是塔不理士,都是在因戰爭失利而被佔領後,國家存亡議題上更大的衝擊。伊朗軍隊屢次試圖進入塔不里士,卻一再遭到駐守在德黑蘭不遠處的蘇俄軍隊阻斷。1946年1月底,伊朗便將蘇俄軍隊不願撤離伊朗與亞塞拜然的問題,一狀告向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United Nations),控訴蘇俄干涉伊朗內政,就是知名的「伊朗控蘇案」,成為聯合國安理會(Security Council)處理的第一件國際糾紛。美國與英國堅持蘇俄應該要撤離,而伊朗當然也要。蘇俄雖然到了4月時同意撤軍,但仍支持亞塞拜然自治。這是因為戰後一切局勢尚不明朗,蘇俄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不願擴大糾紛,伊朗也做出些許讓步,同意與蘇俄協商在伊朗北部的石油利權。有些研究稱這時期的亞塞拜然問題,就是冷戰(Cold War)的起源。由於蘇俄軍隊撤出伊朗,使得伊朗政府獲得執行主權的機會,一鼓作氣進軍亞塞拜然與馬賀阿巴德,該年年底兩個自治共和國先後走入歷史。

1946年1月底,馬賀阿巴德庫德自治共和國建立。(圖:網路)1946年1月底,馬賀阿巴德庫德自治共和國建立。(圖:網路)

伊朗庫德族短暫實現了所有庫德族人獨立的願望,主要是因為二戰以來伊朗為英國與蘇俄軍隊佔領,導致戰後蘇俄勢力欲擴大時,便成為伊朗庫德族的外援。只是當時蘇俄的政策也不明確,以致於伊朗庫德族的獨立也只能獲得自治的機會。在冷戰研究中,有些學者認為當時想要擴張勢力的其實是美國,蘇俄多處於被動狀態。但在庫德族議題上,美國陣營應無力處理,畢竟美國此時在西亞尚不具影響力,英國優勢也已經褪去。伊朗庫德族就在這個特殊的政治局勢之下,比起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的庫德族,來得有那麼一點點突破重圍的可能性。可是,隨著蘇俄軍事影響力褪去,伊朗庫德族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可見,庫德族要建立國家並非不可能,但西亞局勢在一戰之後的變局來得既猛又快,多方勢力層層堆疊在一起,單純要靠著理想實踐絕難成事,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才是重中之重。於是,伊朗政府與庫德族的關係,隨著二戰後的糾紛結束,進入新的階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