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偶然言中》成也地方派系,敗也地方派系?

什麼因素導致綠營敗選?也許是白綠分裂,也許是公投綁大選,也許是農業政策受到批評,導致農業縣綠色投票率崩盤;也許是其他改革陣痛問題,都有可能、都可以探討,唯一不適合做的就是完全放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放棄探討如何讓自己做得更好,只單以一句「一切都是萬惡的國民黨/地方派系的錯」作結。

宋文笛

選後綠營同溫層出現一個聲浪:這次2018年地方九合一選舉「成也地方派系,敗也地方派系」。綠營之所以大敗,是因為「強大的藍營地方派系」之故。

真是如此嗎?

社會科學講究常數和變數之別(constants and variables)。同一個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不能同時用來解釋結果 +A 和結果 -A 兩種迥然相反的結果。舉例來說,我連續兩天都各喝10公克的咖啡,第一天我睡得很香甜,第二天卻徹夜失眠。在這種情況下,我能不能夠入眠,就不能完全歸因於我喝了咖啡這個事實,多半是有咖啡之外的其他因素影響了睡眠,例如,也許第一天我有運動流汗,所以比較好睡,或者第二天我工作到很晚才上床,上床時還在擔心隔天早上的會議,導致精神緊張無法入眠等。

回到地方派系的議題上,地方派系在2014-16和今年都存在,為什麼2014和2016年綠營在選戰中大勝,地方派系沒能避免之;而2018綠營敗選,地方派系就被認為是唯一決定勝負的自變量?又過了四年,人口結構更加都市化、原子化(更多人脫離傳統派系人脈掌控),綠營又砸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四千多億預算,即便動機或許是出於大公之心(無從證偽),但至少在客觀上應該具有一定的利誘、收編地方派系的效果。

綠營之所以大敗,是因為「強大的藍營地方派系」之故。真是如此嗎?(本報資料照)綠營之所以大敗,是因為「強大的藍營地方派系」之故。真是如此嗎?(本報資料照)

因此,按照常理,今年的親藍派系影響力應該要比之前弱。那麼為何2014和2016年親藍的地方派系勢力較強時,選舉結果卻對藍營不利;而今年親藍地方派系已經被相對弱化,選舉結果卻反而對藍營有利?很明顯的,弱化後的親藍地方派系不能夠用來解釋強化/有利化2018年藍營選舉結果的唯一因素,甚至未必是關鍵因素。

看起來親藍營地方派系好像今年能見度高,但這恐怕並非像大多數媒體專家所說,代表地方派系影響力的「絕對值」變強了。相反的,因為藍營中央弱化,所以親藍地方派系的自主性和能見度才自然「相對」提升(藍營中央缺乏高人氣的政治明星可以威攝地方,黨產被凍結後,藍營想來可以用來補助/輔選地方的資源也相應減少,所以藍營中央對於親藍地方派系的掌控力按理說應該會下降)。

同理,既然藍營中央輔選資源有限,地方派系的勝利主要就是靠自己爭取來的。那麼近日媒體報導的多處地方縣市翻轉後,新任縣市政府官員多是由地方派系色彩鮮明人物的派系共治共享現象,也就順理成章。

暫時撇開價值論述,若純粹按照論功行賞邏輯,戰功都是派系們自力救濟打下來的,戰果當然要合理優先分配給予派系功臣。藍營中央的戰功、資源或政治明星皆有限,自然也就缺乏發言權,無力約束地方,讓地方為了一年後的總統大局多多避嫌和注意社會觀感。

當然,這是單就藍營內部的中央-地方的相對關係而言。若是比較藍綠,有了全面執政資源加持的親綠地方派系實力這兩年多來應該「增幅」大於親藍派系才是。(雙方起點差別比較大,所以不比較絕對值,只比較增幅/growth)。

既然藍營中央輔選資源有限,地方派系的勝利主要就是靠自己爭取來的。那麼近日媒體報導的多處地方縣市翻轉後,新任縣市政府官員多是由地方派系色彩鮮明人物的派系共治共享現象,也就順理成章。(本報資料照)既然藍營中央輔選資源有限,地方派系的勝利主要就是靠自己爭取來的。那麼近日媒體報導的多處地方縣市翻轉後,新任縣市政府官員多是由地方派系色彩鮮明人物的派系共治共享現象,也就順理成章。(本報資料照)

既然親綠地方派系的實力和資源由於執政資源灌注而有所增加,但是實際催票能力卻退步了,那麼選舉結果不利的解釋就不在於親綠的地方派系身上,而要從「中央-地方」公式的另一半去找:綠營中央本身有其他不利因素牽制,導致親綠地方派系發揮失常。

什麼其他因素?也許是白綠分裂,導致一些都市區年輕淺綠不投票;也許是公投綁大選,進步主義的社會政策議題導致深綠的文化保守主義者面臨「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最後選擇不投票或分裂投票;也許是農業政策受到批評,導致農業縣綠色投票率崩盤;也許是其他改革陣痛問題,改革的初期成本/壞處已經令人民有感,長期的益處卻還需要更多時間才會浮現等等;都有可能,都可以探討。唯一不適合做的就是完全放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放棄探討如何讓自己做得更好,只單以一句「一切都是萬惡的國民黨/地方派系的錯」作結。

前車可鑑,2005年底縣市長選舉結果綠營大敗,地方執政版圖從11席減少到7席,中北部全部淪陷,退守到雲嘉南高屏。大敗之餘,浮現保衛司令部聲浪,隨之而來的是黨內包容力下降、內聚力和忠誠度要求則雙重上升。將失利歸因於「一切都是中共的陰謀」,並且把所有提出建設性批評和改革建言的人都貼標籤為「使親痛仇快,動機可疑」,視其為「中共同路人」、「十一寇」、「中國琴」等。停止自省改革的結果,就是綠營在之後的2008年總統立委選舉持續大敗,總統大輸兩百多萬票,立委席次銳減到不足四分之一,幾乎滅頂。

如今綠營有志之士,若是不希望重演2005-2008的歷史,實在應該一方面停止對善意的建設性批評者獵巫的思緒。另一方面也須停止「都怪敵人太壞」(地方派系太強)的卸責思維,不能拿它當藉口停止省思-畢竟它即便是事實,糾結於它,也無濟於事(更何況它還不是),不如反省己身,把自己能夠改善的部分做好。否則綠營於2020恐怕形勢只會更加嚴峻,最後愛之適足以害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