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韋恩的食農生活》螞蟻真的不吃「果糖」? 實驗告訴我們果糖的真相!

若食用食品不依賴科學,而要依賴動物的直覺,那是不是一件可笑又可悲的事情呢?更何況動物如果不吃一樣東西,可能背後有很多理由,因為動物的嗅覺、味覺、行為模式都跟人很不一樣,不見得是與食安或健康相關喔。

連螞蟻都不吃「果糖」了,這樣人還要吃嗎?(資料照/擷取自《ScienceAlert》)連螞蟻都不吃「果糖」了,這樣人還要吃嗎?(資料照/擷取自《ScienceAlert》)

韋恩的食農生活

之前很多討論食安的文章都會用一種驚恐下標法,好像連動物都不吃的東西,一定很恐怖。比如說談到果糖就說「連螞蟻都不吃了,這樣人還要吃嗎?」這樣子。

乍聽之下,好像「好恐怖喔,動物都不吃的東西,怎麼還給人吃?」如同我們當兵時也常挖苦說「伙房的東西,連豬吃了都會流眼淚」但是稍微思考一下,食品不依賴科學,而要依賴動物的直覺,那是不是一件可笑又可悲的事情呢?更何況動物如果不吃一樣東西,可能背後有很多理由,因為動物的嗅覺、味覺、行為模式都跟人很不一樣,不見得是與食安或健康相關。

比如說,大家知不知道,貓是沒有甜味覺的,即便糖端到他面前,所以不會愛吃甜食。這絕對不是因為連貓都知道糖是不好的東西,否則什麼東西該吃什麼不該吃,我們就聽貓的就好了,哪裡還用得著這些專家呢?

所以針對果糖到底螞蟻不吃的這項傳言,不用多說,與其問半調子的所謂專家,我們直接問螞蟻不就好了? 因此我就直接拍下這段影片給大家一起瞧瞧,我看螞蟻們吃得好開心啊,呼朋引伴吃好吃滿,哪裡會說螞蟻不吃果糖呢? 所以一些專家的聳動言論,其實不攻自破,這說法可能來自於網路謠言、自己也都沒查證;或是自己編造出來支持自己奇妙理論的搞笑說法。

當然立論者可以說,「這只是為了大家注意果糖有多傷身的一種方法嘛」。但是我覺得這是入了魔道,總之,就如毒樹只會長出毒蘋果的理論一樣,食安資訊絕對不可建立在謠言之上。否則只會讓人質疑這樣資訊的信賴性。

更何況,果糖真的有那麼糟嗎?我覺得其實沒有,個人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行銷的手法,故意去強分好的糖與壞的糖,彷彿是找一個黑羊,然後大家一起用石頭砸死他,其他人就可獲得救贖。或是監獄裡面的人還要故意分等級,強姦犯被歸於最劣等,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犯法去坐牢的。其實WHO早就說了,是要控制所有的添加糖,絕對不是控制果糖就好。最近越來越多證據也顯示,果糖對人體的影響,與其他糖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我先大概介紹一下果糖:果糖是一種單糖,天然在水果裡存在,它的甜度比蔗糖高,也就是說在同樣的甜味下,果糖的用量比砂糖可以少一點,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用果糖得到的熱量會少一點。果糖不容易結晶,所以很少人作純度近100%粉末狀如砂糖的果糖,而大部分作成糖漿使用,而糖漿裡果糖的濃度就有高有低了,如實驗所用的豐X果糖裡面果糖純度高達90%。

只是因為商業考量,目前市面上果糖最普及的形式是所謂高果糖糖漿的液體,飲料常常在使用。它最常見的純度是55%的等級,也就是說裡面大約有55%的果糖,其他約45%是葡萄糖,這樣的高果糖糖漿會比砂糖稍微甜一點,所以用量會省一點,而因為它液態好溶解,所以廣受飲料界的歡迎,只是仔細來嚐,甜味感還是會跟蔗糖有稍許不同,蔗糖的甜味還是最豐富、最漂亮的。高果糖糖漿的製作是使用澱粉為原料,澱粉來源可能是玉米澱粉或是樹薯澱粉,(所以有時也會被稱為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基本上其原理是澱粉經過酵素等方法水解後,形成很多葡萄糖分子單體,再經過另一種酵素(葡萄糖異構酶),將其中部分的葡萄糖轉變為果糖分子,這樣就形成了高果糖糖漿。

果糖是一種單糖,天然在水果裡存在,它的甜度比蔗糖高,也就是說在同樣的甜味下,果糖的用量比砂糖可以少一點,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用果糖得到的熱量會少一點。(資料照)果糖是一種單糖,天然在水果裡存在,它的甜度比蔗糖高,也就是說在同樣的甜味下,果糖的用量比砂糖可以少一點,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用果糖得到的熱量會少一點。(資料照)

而蔗糖是個雙糖,一個蔗糖分子也是由一個葡萄糖分子加上一個果糖分子所構成所以果糖占了蔗糖的50%。如果我們回到上面看,高果糖糖漿裡果糖的比例也只是55%,不過比50%高了一點而已。所以以分子結構來看,只不過是55% VS 50%的微小差別而已,所以蔗糖與高果糖糖漿就像大哥與二哥,50步就不用笑100步了,實際上根本是大同小異。

所以到底有沒有很大的差異呢? 螞蟻就已經告訴我們啦。只是到底吃糖好不好呢? 我們當然不用聽螞蟻的話啊(謎之音: 我又不是蟻人,聽不懂螞蟻講什麼),現代人當然要聽科學的講法啊。

目前網路上最常見的說法是,因為葡萄糖分子全身細胞都可以代謝,但是果糖分子只有肝細胞才能代謝,所以果糖會造成肝的負擔,容易轉變成三酸甘油酯,進而在肝臟合成脂肪並囤積,最後形成脂肪肝以及後續的肝臟病變。其實這只是說明了一部分偏頗的事實,大家不要忘記,蔗糖是個雙糖,一個蔗糖分子也是由一個葡萄糖分子加上一個果糖分子所構成。所以果糖占了蔗糖的50%。如果我們回到上面看,高果糖糖漿裡果糖的比例也只是55%,不過比50%高了一點而已。所以真要有負擔,其實也差不多而已。

更何況,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果糖的代謝根本不是我們之前想像的那一回事。因為大部分的果糖在小腸就代謝了,根本不太用得著肝臟!! 這項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Lewis-Sigler研究所的Joshua D. Rabinowitz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一篇發表在權威期刊刊《細胞代謝》的研究告訴我們幾個顛覆的事實,因為透過動物實驗他證明了:

1.小腸才是果糖代謝的主要場所: 食物中約90%的果糖會在小腸分解為葡萄糖、有機酸等等,只有很少量的果糖會進入肝臟、或是進入大腸由腸道菌所代謝。

2.果糖在小腸的處理量上限,大約是0.5g/kg,也就是說對於一個60公斤的成人,只能代謝30克的果糖,超過這個極限的話,果糖才會需要肝臟來幫忙代謝。

3.只是這個小腸處理果糖的能力,會在進食後大為增強。如果在進食後2小時內,這個處理能力會比空腹時增加了一倍之多。所以飯後吃甜食是很有道理的。

Joshua D. Rabinowitz教授最後結論是,雖然這只是個動物實驗,但是已經指出果糖代謝並沒有像之前想像的那麼不一樣。而且他的建議還是少吃各種糖。

沒錯,其實真正的專家都會建議大家少吃糖,而且是各種糖份,比如說砂糖、黑糖等等,因為如果過量,它們對身體的壞處並沒有不同。都會造成肝臟的負擔、引起脂肪肝的形成、造成內臟脂肪堆積、引起腸道菌相的惡化、促使全身慢性發炎、產生胰島素抗性等等新陳代謝的問題。

脂肪肝是現在相當普遍的文明病,這跟飲食、運動和工作型態有很大的關係。(資料照)脂肪肝是現在相當普遍的文明病,這跟飲食、運動和工作型態有很大的關係。(資料照)

那每天糖到底吃多少是極限呢,依照目前國人糖建議攝取量所訂,添加糖(含各種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之上限,以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計算,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一天糖攝取量應少於50公克。所以依據據國健署調查,一杯「全糖」珍珠奶茶700毫升,含糖量近62公克,一天一杯就糖量爆表了。

所以韋恩的結論是,不分什麼糖,通通要少吃,不是只有果糖才該承擔所有的惡名,有這樣的錯誤觀念,反倒會讓部分的人對其他糖失去戒心,產生更大的健康影響。對於已經愛吃甜食的人,我建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切都還來得及。因為國際著名的胃腸科醫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發表研究,只要短短9天限制糖的攝取量(總熱量的5%以下),發現肥胖小孩的脂肪肝、內臟脂肪、脂肪及血糖代謝,都可以很快獲得顯著的改善。所以現在開始,是可以很快恢復健康的。只是當然我也知道不吃一點甜甜,人生未免太無味,真要吃甜的,那就飯後吃吧。

最後再奉勸一句,拿沒求證過的謠言出來傳播,絕對不是一個所謂專家該有的行徑。這樣製造出來的言論,絕對對大眾的食安與健康沒幫助。大家對這種聳動言論,也要知道如何判明。

最後用萌貓照片來總結一下:
韋恩的食農生活》螞蟻真的不吃「果糖」? 實驗告訴我們果糖的真相!

本文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 螞蟻真的不吃「果糖」? 實驗告訴我們果糖的真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