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從HTC賣Google,帶給台灣「新農業」甚麼啟示?

檢視台灣農業的競爭優勢,在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已難承受,農業核心技術的重建,已迫在眉睫;必須扭轉農業現有資源的分散性,重新架構在一個更靈活的平台之上,串連並取得農民及農民團體的信任,同時讓這個開放式平台橫向引進更多「跨界資源」,整合到農業領域。

焦鈞

日前報載「HTC手機代工團隊 330億賣Google」市場謠傳已久的訊息終告塵埃落定,這個國人自主研發、自創品牌的手機大廠將轉型專注於旗下虛擬實境新產品「Vive」;在資訊產業造成震撼之餘,對於一直要把農業帶向新農業、走向世界舞台的農業執政團隊,有甚麼重要啟示呢?

股票上市公司宏達努力經營HTC這個台灣自有手機品牌,其硬體研發設計也早於其他大廠,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的鼻祖(早於Palm品牌推出有通訊功能的PDA),也曾經站上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前五大品牌;可惜好景不常,在蘋果手機、韓系手機與中國中低階手機大舉入侵後,宏達電終於決定切割手機代工研發部門,保留HTC品牌的宏達電,未來將專注於虛擬實境的領域。

拿「宏達電/HTC手機」在市場的興衰起落對照台灣當下亟欲拓展的新農業/進攻型/出口導向建構的農產品運銷體系,特別是,HTC的品牌建構、宏達電的研發歷程,不啻和台灣農業過去的興衰史,有太多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更有值得借鏡深思之處!

品牌與研發:市場競爭的兩大核心要素

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其競爭力的來源:品牌與研發,此道理從蘋果手機成功,就無須贅言。按此道理,台灣農業走向國際的競爭力,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始建立的「農業技術團」向海外輸出,到70年代以「水果王國」之姿攻占日本這個鄰近最大經濟體,爾後更有花卉向歐、美重要市場輸出,到近十幾年逐漸站穩日本市場的「綠金」:毛豆,可以說是一個以技術研發為導向,在國際上展現台灣農業競爭力的一段輝煌歷史歷程。 但空有研發的「硬實力」,已經無法順應這個強調品牌軟實力的年代;況且,在中國崛起、東南亞國家追趕的情況下,台灣農業技術的「含金量」還剩下多少,恐怕都沒辦法說個準。從品種研發、產品生產標準化制定、食安規範等,在全球化格局下,台灣農業在全球體系下的角色,益發艱困與尷尬。

過去做為台灣高標準參照的日本,因從農人口老化與整體經濟實力停滯,反倒成為台灣農業問題的「一面鏡子」而已非典範;跨國農企業在鄰近東南亞國大規模契作生產,農產品向全球輸出的同時,也間接拉動了該地農業生產的進化。前無典範、後有追兵(應該說已經超越台灣?),農業相較於手機產業更不利的是,台灣農業很難發展出像是資訊業的「代工」、也難建構跨國性的「供應鏈體系」,而「品牌化」更是台灣農業面對國際市場,最為弱項的一個環節。

過去做為台灣高標準參照的日本,因從農人口老化與整體經濟實力停滯,反倒成為台灣農業問題的「一面鏡子」而已非典範。(AP)過去做為台灣高標準參照的日本,因從農人口老化與整體經濟實力停滯,反倒成為台灣農業問題的「一面鏡子」而已非典範。(AP)

品牌要重新擦亮,就得靠研發真本事

台灣農業面對國際市場,嚴格說不缺品牌,而是沒有「品牌化」;品牌化是砸大錢的硬碰硬,除了要網羅優秀的市場行銷、廣告人才之外,追根究柢品牌化過程還是建構在「產品品質的穩定與口碑」;否則,廣告吹噓天花亂墜,再多廣告行銷費用也是白花。

當務之急,其實是重新擦亮台灣農業的品牌,而擦亮沒有捷徑,還是要回到源頭的研發真本事,把農業高端技術給掌握好,再一步步地往產業鏈結建立台灣農業的特色;台灣農業的美好舊時光不會再憑空而降,從HTC轉手Google學到的教訓是,產品策略的錯誤,使得品牌策略的失效,導致接續的連鎖反應。同樣的,台灣農業要走向國際,產品策略要仰賴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支撐之外,「建構於甚麼樣的總戰略」,需要更多關注台灣農業未來的人來共同獻策。

鄰國農業品牌化成功案例很清楚,就是官民一條心,以農民組織為主體在第一線面對海外市場的競爭,政府在背後提供前線部隊必要的彈藥火砲資源,政府也同樣站在制高點,提供戰場最精準的情報。簡而言之,從HTC手機品牌的市場興衰史,台灣農政部門更沒有理由讓農民生產者單打獨鬥去面對愈來愈競爭的全球化市場環境。

要重新擦亮台灣農業的品牌沒有捷徑,還是要回到源頭的研發真本事,把農業高端技術給掌握好,再一步步地往產業鏈結建立台灣農業的特色。(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要重新擦亮台灣農業的品牌沒有捷徑,還是要回到源頭的研發真本事,把農業高端技術給掌握好,再一步步地往產業鏈結建立台灣農業的特色。(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

以清晰的「提升農業競爭力」為戰略目標

當務之急,唯有動用國家一切資源,把農業核心技術找回來。檢視台灣農業的競爭優勢,在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已難承受,農業核心技術的重建,已迫在眉睫;必須扭轉農業現有資源的分散性,重新架構在一個更靈活的平台之上,串連並取得農民及農民團體的信任,同時讓這個開放式平台橫向引進更多「跨界資源」,整合到農業領域;農業核心技術研發平台,特別要謹記「高手在民間」,要「禮失求諸野」向農民生產者多多請益,但也得小心官僚型式主義的作祟,以及把人擺錯位置的大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