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改變時代的日本人:不是冤家不聚頭的三條實美和岩倉具視(二)

岩倉使節團的出訪,打破了明治政府一開始讓西南雄藩的薩長土肥在內閣任命中平衡的方案,一連串的改革行動,其實也包括土佐和肥前對薩長兩藩的奪權行動,以及西鄉對於先前費藩置縣、徵兵改革等方案的不滿反撲。

李拓梓 

前情提要

岩倉具視的個性其實不太像傳統公家人,一般總認為,公家比較羸弱、猶豫,因為貴族出身,對於險惡的環境無法作出果斷的抉擇。三條實美的個性確實如此,但岩倉具視卻不是這樣的人,他意志堅決、行動果斷,在公卿當中算是特立獨行者。他之所以會捲入孝明天皇之死的風波,也是因為這樣的個性所導致。

維新之後,三條實美雖然因為出身和政治選擇,而佔了比較高的位置,但其實整個明治政府的人都知道,三條先後擔任的右大臣和太政大臣,都是因為薩長人士覺得他貴族出身又好控制,其實他根本位高權輕。但岩倉具視就不一樣,一樣幹過右大臣,沒有人會覺得岩倉是幹假的。

1871年,日本政府決議派出一個團使節出訪歐美,一方面為了改正條約,一方面也是為了到西洋去長見聞。但政府也陷入了一個父子騎驢的困境,如果派遣有實力的頭人出去,那就難免影響到國內政治;但派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出去,又沒有辦法達成使節團出訪的目的。

幾經協商,這個多達百人的使節團,就決定由「實力派公卿」岩倉具視領軍,帶了四位副使,分別是長州出身的木戶孝允、伊藤博文,佐賀藩出身的山口尚芳,以及薩摩藩出身的大久保利通出訪。這五人當中,只有伊藤博文有短暫的歐洲經驗,但以使節的身份出訪歐美,這是日本史上頭一遭。實力派人士出訪,那留在國內的人,對於政治的改革任務,應該要繼續推動,還是要暫時停止,就成為爭議。

1871年,日本政府決議派出一個團使節出訪歐美。左起木戶孝允、山口尚芳、岩倉具視、伊藤博文與大久保利通。(維基共享)1871年,日本政府決議派出一個團使節出訪歐美。左起木戶孝允、山口尚芳、岩倉具視、伊藤博文與大久保利通。(維基共享)

其實,當時木戶孝允跟大久保利通的關係很緊張,但兩人都知道這樣的緊張關係無助於改革計劃,因此大久保期待因為兩人共同出訪,讓國內的恩怨有機會放下紓解。大久保這樣想,於是也去找了當時對新政府也很有怨言,決議辭職回鹿兒島的西鄉隆盛復出,希望西鄉能夠擔任這個看守政府的主腦,維持日本國內政治的穩定。

岩倉使節團出訪,太政大臣三條實美當然就是留在國內的最重要政治人物。但大久保找來西鄉,其實也是知道如果沒有像西鄉這樣的實力派人物待著,三條根本壓不住國內的政局。使節團跟留守首腦們幾經協商,達成了大家要同心協力的共識,約定不要有議論、矛盾、目的、差別產生,全力維持國內政治的穩定。 但訪團前腳才踏出門,日本國內的政局就陷入一團混亂。留守政府為了解決一連串的問題,連續推動了學制改革、徵兵改革、地租改正、陽曆採用等一大串的激烈改革措施,讓岩倉使節團的成員們非常傻眼。事實上,岩倉使節團的出訪,打破了明治政府一開始讓西南雄藩的薩長土肥在內閣任命中平衡的方案,一連串的改革行動,其實也包括土佐和肥前對薩長兩藩的奪權行動,以及西鄉對於先前費藩置縣、徵兵改革等方案的不滿反撲。

政局空前複雜,三條實美面對問題猶豫不決,又被西鄉隆盛、土肥對薩長的藩閥鬥爭牽著鼻子走。在海外的岩倉具視、木戶孝允等人,對三條的懦弱非常不高興,就連請西鄉再出山的大久保利通,都覺得對他們把國內政局搞成這樣很有怨言。而三條這時候又面臨了空前的壓力,就是西鄉隆盛主張要攻打鄰近的韓國。

三條實美。(圖:網路)三條實美。(圖:網路)

日本歷史上,攻擊韓國的行動屢見不鮮,但過去從來沒有成功過。不僅沒有成功,秀吉的時代還因為征韓,而埋下了政權垮台的種子。西鄉之所以興起征韓的想像,主要是因為維新初期的政治相當混亂,無論農民一揆、士族叛亂都很常見。實施徵兵制度之後,武士已經沒有用武之地,沒事幹的武士成為社會亂源之一,西鄉認為應該要找點事情給他們做。

西鄉所想的當然是事實,但西鄉並沒有考慮到在日本國內政治還一團亂的時候,發動征韓,不僅會造成國際輿論對日本的壓力,也必然引來中國、俄國的干預。況且,因為要解決自己的國內亂局,而把戰爭的災禍推給鄰近國家,這應該也不是一個符合當時國際秩序的做法。

可是三條實美並沒有辦法拒絕西鄉,不僅沒法拒絕,他唯一能做的,是寫信給岩倉具視訴苦,跟他說「你們再不回來這政府就要被西鄉整碗捧去了」。三條猶豫不決的老毛病沒有改,他答應了西鄉提出的諸多改革方案,卻又扭扭捏捏的跟岩倉等人抱怨他對強勢的西鄉無能為力,他任命西鄉為遣韓大使,但又叮囑西鄉務必等到使節團回國再行動。

西鄉之所以興起征韓的想像,主要是因為維新初期的政治相當混亂,實施徵兵制度之後,沒事幹的武士成為社會亂源之一,西鄉認為應該要找點事情給他們做。征韓議論圖,西郷隆盛坐於中央。明治10年(1877年)鈴木年基作。(維基共享)西鄉之所以興起征韓的想像,主要是因為維新初期的政治相當混亂,實施徵兵制度之後,沒事幹的武士成為社會亂源之一,西鄉認為應該要找點事情給他們做。征韓議論圖,西郷隆盛坐於中央。明治10年(1877年)鈴木年基作。(維基共享)

人在海外的岩倉具視、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都對三條的無能和西鄉的專斷再也受不了,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分別提早結束行程回到日本。但他們回國之後,卻感覺到政府的不可控制。原先意氣風發的木戶孝允,情緒陷入低潮,身體也出現警訊,經常掛病號。 大久保利通就是在這個時刻,登上了自己人生的高峰,他是新政府當中唯一可以影響西鄉的人。岩倉具視帶著他,再三的遊說三條實美,告訴他征韓絕不可行。猶豫不決的三條一面要面對岩倉、大久保的壓力,一面又要面對維新第一大功臣西鄉隆盛的主張,竟然承受不住病倒了。大久保一聽到這件事,立刻指控三條精神錯亂,不能視事,上奏朝廷讓岩倉取代三條。

大久保這一招很快就奏效,岩倉奪權後,立馬向明治天皇進言征韓不可,並且強調他做的判斷,是因為目睹歐美各國現狀、盱衡情勢所得到的結論。於是,西鄉為首的「征韓派」敗下陣來,他鬱鬱辭去政府職務,回到鹿兒島,大久保和西鄉也因此從盟友走向對立,也為後來發生的「西南戰爭」埋下了種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