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顗臻、李宛諭
從去年(2015)開始,台南女中、台中女中、北一女中、景美女中的學生們陸續為校方嚴格的服儀規定發聲抗議,引發了服儀學潮。北一短褲自由陣線,以「服儀?服疑?我在反服從」為標語,力抗校園中的威權;「黃衫學潮—景女不服從」,則認為「只有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提出學生自由選擇權的重要。
北一短褲自由陣線主張「服儀?服疑?我在反服從」力抗校園威權,訴求修改限制學生穿衣自由、加諸既定形象的不合理規定。(圖片取自「北一短褲自由陣線」粉絲專頁)
然而,在這場運動中,卻有一些特別的現象值得探討。一、參與學潮抗議的學生,幾乎都來自於「單一性別」的女校。二、運動的主要訴求,其實大多都從「反權威、反壓迫」的論述出發,而較少從解決性別刻板印象等面向著手。這些現象究竟是巧合?還是有更複雜的社會脈絡?
消失的男生:男校難道就沒有服儀問題?
針對只有女校學生參與的現象,或許我們可以從比較男校和女校對於制服控管的嚴格程度來思考。比較建國中學、北一女中、景美女中等學校的服儀規定,我們不難發現,在單一性別的男校裡,校內是可以自由穿著T-shirt或運動服的,除了進出校門須穿上卡其色制服,書包的款式不限,且高三的學生夜自習時,更被允許穿拖鞋。
但在北一女中,則必須穿著綠襯衫、長褲或短裙制服進出校門,運動短褲僅限於在校內穿著,書包限制使用學校規定的款式,學生亦不得於校內穿著拖鞋;景美女中限制則更為龐雜,例如穿著短褲不可進出校門、學生鞋超過75%面積需為白色、襪子必須為白襪,並且高度高於腳踝、書包需限用學校規定的款式、不得於校內穿著拖鞋……等,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單一性別的高中裡,女校的服儀規定確實較為嚴格。從校規管制的角度看,學潮中消失的男性,或許可以歸因於管制的嚴格程度與否。
探究男校管制較為鬆散的原因,或許與社會主流認為「女生應該比男生更重視端莊的氣質」、「女生應該有女生的樣子」等傳統刻板印象的加諸。然而,這些面向的探討,似乎在這場運動中不見身影。性別論述真的消失了嗎?
消失的性別論述:只有反威權?沒有反父權?
觀察這兩個學生自發性發起的組織,我們發現,兩校都強調校方以威權壓制學生的選擇自由,並試圖集眾人之力,爭取學生自身權利,重視服儀和「強迫服從」之間的關聯,希望能改善學生權益、校園自治,並給予學生在校務會議中合理的參與決策權。因此在議題的設定上,對於「自由」爭取的重視,幾乎都大於對性別刻板印象問題的探討。
我們訪問到黃衫學潮發起人之一的小茹就說:「我們希望從學生立場開始公共討論,目的不侷限在服儀,而是希望從小的事情開始,激起公共討論。」由此可見,激發公共討論的訴求,更是這場運動的核心主軸。
另外,社會各界對於服儀問題的討論,也大多聚焦在反威權之上:教育部的回應著重在校務會議的民主程序、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的回答關注了學校與教育部間的自由度、北市議員在質詢時則是強調學生自主,認為服裝儀容有時成為耍權威、壓制學生的工具……從這些論述來看,性別論述幾乎不是這場運動的核心。
威權體系的僵化規定/父權體系的女性形象
然而,制服對於「女性」的壓迫,其實是與「威權」壓迫緊密結合的。服裝,是一種符號,它代表著身分、地位、性別、文化……它象徵繁複的意義,隱含著規範制定者對於人們外在的想像。在此若要探究女校的服裝儀容規範,我們必不能忽視性別的角度。
例如女校校服多包含裙子,是因為女性著裙較符合傳統社會對女性性別氣質的期待,有些學校更進一步規定學生的鞋襪顏色,認為這能使學生形象更加端莊、素雅。
北一女中的受訪者小涵就表示:「我的導師認為女生穿短褲很邋遢,女生應該要乾乾淨淨、整齊優雅。」景美女中小曦則說:「校方針對這場運動沒有明確回應,只是認為白鞋白襪看起來端莊、素雅,有團結統一的精神。」
這些認為女性應該要具備的「端莊、優雅」氣質的要求,無疑和性別平權、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想法背道而馳。男孩子穿短褲運動打球是件陽光青春的事,為何女生穿著短褲就會被視為邋遢?顯然服儀規定的不合時宜,不只關乎威權,也關乎性別。
景美女中的小初受訪時也談到:「我們的教育從小灌輸女生要有氣質要好看。古代女生被要求要裹小腳,到了現在,我們不用裹小腳,卻還是在束縛中,高中女生被要求穿白衣白襪,長大一點了到職場上,又被要求穿高跟鞋,這就是社會對女生的制約,他們覺得好看所以我們要做,但沒有人在乎我們舒不舒服。現在的服儀規範,便是從教育中深化性別刻板印象。」
我們沒有消失,我們只是……
在訪問過程中,其實對於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議題的關懷,一直都沒有在學潮中缺席。但為何在對外論述上就較為缺乏呢?學潮的發起人之一小茹這麼回答:「女校中的服儀問題,以權威要求女學生符合社會對於女人的想像。這樣的作為是一種家父長的壓迫,反抗威權/實現自我,就是女性主義的真諦,因此才沒有特別強調。」但小茹也坦承,「威權可能涵蓋了部分家父長式的壓迫,但父權結構卻不能以威權一概論之。」
(圖片取自「北一短褲自由陣線」粉絲專頁)
學生並非不知道性別刻板印象和傳統價值觀的壓迫,在這場學潮中的角色,但或許我們該從中反思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我們在即便有心關注社會問題,卻仍經常忽略結構底下的性別問題。
(以上受訪者皆為化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逆思 高中服儀學潮:消失在反威權聲浪中的性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