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維也納的莫札特

留下許多偉大作品的音樂神童莫札特,雖有著過人的天分,卻因為父親的錯誤期望、貴族統治的時代背景,以及他自己不甘淪為宮廷樂師的品味和堅持,離開故鄉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卻仍因為在當時不被接受的「自由創作者」身分,度過了不快樂的一生。

李拓梓

莫札特並不喜歡維也納,因為維也納也不喜歡他。

今日,他在維也納的故居,是旅客必訪之地,那裡門庭若市,當年卻清淨寂寥。在這裡,他走完了短暫的人生,在飽受驚擾之中,寫下了自己的安魂曲,最終連風光下葬的機會都沒有。

維也納在莫札特生前並未厚待他,但他的故今「莫札特之家」如今卻是旅客到維也納必訪的景點之一。(維基共享)

他的人生並不快樂,短短一生三十六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歐洲各國奔走流浪。小時候,每個人都說他是天才神童,但他的爸爸沒有辦法想像天才的人生應該怎麼過,只希望他好好安定下來,在宮廷裡當個取悅貴族的樂師。

莫札特覺得貴族的品味差勁透頂,喜愛的音樂俗不可耐,要這樣一個天才去當宮廷樂師,簡直就像是要一位不羈的天才去當公務員那麼莫名。他的生命中看見了大革命與貴族的末日,也因此感染了時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自然得不到當道的喜愛,他懷著希望離開故鄉薩爾斯堡,來到維也納,希望維也納人可以欣賞他的音樂,可是沒有。

他的音樂在整個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域大受歡迎,1787年,法國大革命的前兩年,歌劇《唐喬萬尼》在布拉格首演,受到觀眾的瘋狂熱愛。但是在維也納,很抱歉,還是沒有人愛莫札特。沒有人捧著錢要買他的創作,在電影《阿瑪迪斯》當中,只有帶著面具的死神,以厚祿設計他創作安魂曲。

在帝國的中心維也納,宮廷樂師還是音樂人嚮往的穩定工作,人們還沒有辦法接受「自由創作者」這樣的工作模式。剛剛興起的市民社會,還依附在貴族的統治下運作,革命的號角雖然響起,但還沒有擴散開來。

晚莫札特二十年的貝多芬,雖然一樣不快樂,但已經可以用「自由創作者」的名號,在維也納活下來。可是處在時代變遷中的莫札特,就是沒辦法。他的老師海頓、他的競爭者薩里耶利,都在宮廷中找到好工作,有著豐厚的收入,過著貴族般的生活。但衝決網羅中的莫札特就是享受不到。

莫札特短短的一生三十六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歐洲各國奔走流浪。他的老師海頓和競爭者薩里耶利都在宮廷中找到好工作,但死後的名氣都遠不及他。(維基共享)

他有太太,有好幾個孩子,需要收入,但就是沒有收入。天才兒童在長大後被認為不過是小時了了,就算在平民圈小有名望,依然窮困潦倒地過完了草率而游離的一生。沒有人想到海頓、薩里耶利在兩三百年後,都沒有他的名氣。

於今傳頌的《費加洛婚禮》,其實是一部嘲笑貴族的歌劇,莫札特用創作,強烈地批判貴族對於僕役婚姻「初夜權」的擁有,是一件不合理也侵害人權的事。在大革命方酣的時代裡,莫札特無疑是一位對階級充滿不平的年輕人,但他的創作,又必須仰賴貴族的供養而生,這使得他的人生與創作總是充滿著矛盾與痛苦。

莫札特的音樂神童形象深植人心,可惜他的爸爸無法想像天才的人生該怎麼過,只希望他在宮廷裡當個取悅貴族的樂師,但莫札特無法接受,最後離開了故鄉薩爾斯堡。(維基共享)

但把他的唱片放入點唱機中,流瀉出來的依然是天籟,唯美、婉約的柔情,不像稍晚的貝多芬激越,充滿個人風格,也不若晚了一百年的布拉姆斯那麼悲壯、沉重。莫札特彷彿沒有情緒,只有美麗而忘憂,因此被現代人認為是胎教首選。但在美麗的背後,莫札特其實是個早生幾年的時代之子,在他所屬的時代中任意衝撞,找不到出口,卻為他的繼承者打開了時代的新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