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製造,火箭再起

◎沈家銘

目前正在日本熱映的戲劇《下町火箭》 描述一位工程研發人員讓國產火箭發射到外太空的夢想實踐歷程,在日本引起廣大迴響 。火箭所代表的國產製造與技術研發值得台灣思考,我們下一個具有爆發性的「火箭」產業在哪裡?

台灣製造的產品,遍佈海外曾經讓國人引以為傲。然而隨著中國紅色供應鏈的興起,大量的產品傾銷與對岸進口替代政策下,讓面板等高科技產業淪為慘業,近來更因為擁有中國官方色彩資金的紫光集團欲併購台灣高科技產業,引發技術外流的擔憂。

火箭所代表的國產製造與技術研發值得台灣思考,我們下一個具有爆發性的「火箭」產業在哪裡?(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勞動生產力是決定一個國家GDP能否成長的關鍵,唯有提升製造業產品技術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才能帶領台灣走出經濟成長停滯的困境,而技術所延伸的智慧財產權更是台灣的經濟命脈與產業升級的關鍵,若失去的技術的根基,綠色矽島安在?

日本近來積極推動IoT (Internet of Things)物流網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讓製造業面對消費者結合服務、人工智慧和物流的新商業模式,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在GDP構成佔多數的服務業上面,則推動結合軟體科技與金融工學的Fintech(Financial technology) ,迎接數位金融交易未來趨勢的挑戰。日本金融廳與經產省在推動產業整合與產品升級上扮演了積極而主動的角色,產官學合作是全球化的競爭脫穎而出的關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推動第二階段安倍經濟學的目標在於吸引國內製造業回流日本,並創造600兆日圓的GDP規模。對比鄰國,台灣並不缺乏優秀的人材與豐厚的資金,但是人才與金融帳資金外流到國外卻非常的嚴重。

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將中國製造2025列為國家戰略發展目標,推動中國境內傳統製造業全面升級轉型,提高附加價值,加快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對岸主權基金與國營企業在海外推動走出去以及M&A併購戰略,目的就在取得核心技術與品牌能力。

台灣在面對對岸國營企業與資金的併購下,應該慎防產業技術外流的可能,藍綠應該放棄成見,共同建構一套明確的產業戰略方向,吸引各國優秀人才與國外投資的進駐,提升產品在價值鏈上的位置,才能走出經濟困境。期盼台灣製造能如下町火箭一樣,飛馳在世界舞台的天空。

(京都大學博士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