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男人的戀愛史:普希金

以愛情詩回顧詩人一生當然有點狹隘、不夠全面,但如果抽離了愛情這一塊,相信他的一生將會失色許多。

{❛台❛女好俄}

「我曾經愛過您;愛情,也許還沒有
 在我的心底完全熄滅。
 但已不願再讓它打擾您,
 不願再引起您絲毫悲切。」

《我曾經愛過您》普希金(1829)

這首《我曾經愛過您》是有「俄國詩壇的太陽」之稱的俄國詩人普希金最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一。普希金(А. С. Пушкин,1799—1837)——俄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只有短暫37年,卻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文學成就。他以詩和小說為人稱道,其中愛情詩佔了大部分,就如同愛情在他人生中的比重。詩人總是多情,他可以說是「為愛而生」,最後也「為愛而死」⋯⋯;呼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男人的愛情故事】主題,今天來跟大家說說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之一段愛與情詩的故事》。

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

普希金出身俄國沙皇時代的莫斯科貴族,他飽讀詩書,嚮往精神層面的富足,愛情對他來說是靈感的泉源,也是精神靈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回顧他的情詩創作史,也算是回顧了普希金的愛情史。在他的情詩創作中,我們甚至可以找到直接提名《致__》送給某位女性的詩;不過普希金的偉大就在於,他將這些對愛情的追求和幻想、因戀愛感到的甜蜜快樂、忌妒和傷害⋯⋯等等普羅大眾都會有的情感,經過內化、提煉、潤飾,將愛情化成藝術,再說進每個人的心裡,直到今日他的情詩仍是俄國人朗朗上口的國民文化之一。

要說到普希金的愛情啟蒙,最早應該是在他就讀於聖彼得堡皇村中學時同學的姊姊——葉卡婕琳娜・帕夫洛夫娜・巴庫妮娜。巴庫妮娜當時常到皇村中學去探望弟弟,她善於繪畫,藝術才能和優雅的談吐吸引了普希金,但普希金只將感情維持在暗戀;那時,普希金在自己的日記寫下了《是的,我曾經感到幸福⋯⋯》(Итак, я счастлив был...):

「曾醉心於恬靜的安樂,雀躍的歡呼⋯⋯
 這歡快的時日現在何處?
 它轉瞬即逝,如同夢幻,
 享受的喜悅也一去不返,
 我重又寂寞、憂鬱,周圍一片黑暗!⋯⋯」(1815)

詩旁還帶著一段表白: 「我幸福過!⋯⋯不,昨天我是不幸的;清晨我便忍受著期待的折磨,懷著難以描繪的激動心情立在窗前,眺望白雪覆蓋著的小道——看不見她的蹤影!我終於失去了在樓梯上能夠與她陡然相遇的希望——這種相遇是多麼甜蜜的時刻啊!」
普希金在1815到1819的四年間,為巴庫妮娜寫的情詩不下20首;在堪稱普希金最重要的敘事詩作品《葉甫蓋尼・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中,據說他就是將這段暗戀,投射到女主角塔姬雅娜對主人公奧涅金的情感之中。

葉卡婕琳娜・帕夫洛夫娜・巴庫妮娜

普希金畢業後在聖彼得堡的外交協會擔任秘書,同時也加入一個名為「綠燈」的文學團體,在那裡他認識了許多有反沙皇專制思想的貴族青年,雖然普希金沒有直接參與他們的活動,但他寫下許多諷刺詩,終究得罪了當權者,在1820年被流放到南俄去。

黑海旁的城市敖德薩(Одесса,現屬烏克蘭)

當時管轄南方城市敖德薩(Одесса,現屬烏克蘭)的沃隆佐夫公爵,在政壇以文化素養聞名,幾位惜才的朋友便為普希金爭取流放至南方城市敖德薩。普希金就在公爵的邀請下到了敖德薩,並經常出入公爵官邸,參與公爵夫人伊莉莎白‧沃隆佐娃的沙龍。在敖德薩時,普希金對英國詩人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的作品深深著迷,並受到拜倫影響寫出《高加索的俘虜》(據說當時有許多俄羅斯人是因為這首詩才認識高加索)等名篇;而同時使他著迷的還有沙龍主人沃羅佐夫公爵的夫人。

普希金鍾情於沃隆佐夫夫人,有關於兩人的感情謠言也傳得沸沸揚揚,1824年沃隆佐夫公爵終於受不了,要求將普希金幽禁在他父母的領地普斯科夫省的米哈洛夫斯克村。普希金在這裡被監視著,他將這份鬱悶和對沃隆佐夫夫人的想念寫在詩裡;例如這首《為了懷念你,我把一切奉獻》(Всё в жертву памяти твоей):

「為了懷念你,我把一切奉獻:那充滿靈性的豎琴的歌聲,
 那傷心泣極的少女的淚泉,還有我那嫉妒的心的顫動,
 還有那明澈的情思之美,還有那榮耀的光輝、流放的黑暗,
 還有那復仇的念頭和痛苦欲絕時,在心頭翻起的洶湧的夢幻。」(1825)

普希金在米哈洛夫斯克村的故居

雖然在米哈洛夫斯克村的生活煩悶,但普希金也在這裡遇到他另一位繆思女神──安娜‧彼德羅夫娜‧凱恩,寫下另一首「普希金愛情詩排行榜前三名」的《致凱恩》(К ***<КЕРН>( Я помню чудное мгновенье…))。

凱恩與普希金初次碰面是在1819年,19歲的凱恩當時已經嫁給一位56歲的將軍,她和普希金只用法語短短交談幾句,但凱恩對普希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25年,凱恩再度在姑姑家的莊園遇見前來拜訪的凱恩,兩人年紀相仿,相談甚歡,一掃詩人原本的鬱悶,也給詩人靈感寫下了《致凱恩》這首詩:

「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在絕望憂愁的折磨中,在喧鬧虛幻的困擾中,
 我的耳邊長久地響著你溫柔的聲音,我還在睡夢中見到你可愛的面影。
 許多年代過去了。狂暴的激情驅散了往日的夢想,
 於是我忘記了你溫柔的聲音,還有你那天仙似的面影。
 在窮鄉僻壤,在囚禁的陰暗生活中,我的歲月就那樣靜靜地消逝,
 失去了神往,失去了靈感,失去了眼淚,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愛情。
 如今靈魂已開始覺醒:於是在我的面前又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我的心狂喜地跳躍,為了它一切又重新甦醒,
 有了神往,有了靈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淚,也有了愛情。」(1825)

普希金沒描寫凱恩的外型,而是透過凱恩帶給他的感覺描繪出凱恩的「美麗」,並視愛情為帶離他脫離苦悶的仙丹。詩中優美的複沓手法反覆吟唱愛情對詩人的影響,從第一次美妙的瞬間到分離後的憂鬱,再度巧遇後重燃熱情,有了第二次美妙的瞬間,但也預見了第二次的分離……。之後有作曲家為《致凱恩》譜曲,在俄國傳唱度高,普希金將私人的情書化成對美的讚詩,到現在還廣為喜愛。

凱恩&普希金手繪的凱恩

說完「普希金愛情詩排行榜前三名」的《致凱恩》,接下來在1829 年的這一首《我曾經愛過您》(Я Вас любил)大概就是第一名了!

《我曾經愛過您》是普希金寫給老朋友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奧列妮娜的。她是美術學院院長、聖彼得堡圖書館館長兼考古學家奧列寧的掌上明珠。普希金與奧列寧一家人是舊識,常到奧列寧的沙龍去而認識奧列妮娜,那時她才16歲。奧列妮娜生於書香名門,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個性活潑(由上述幾段經驗我們可知,她正是普希金的菜)。普希金在歷經流放後回到聖彼得堡,奧列妮娜散發的成熟氣質更加吸引普希金,他直接把她稱為「我的天使」,並說她的眼睛像拉斐爾畫中的天使那樣閃著光輝;又說到她有一雙小腳兒,行走時金黃色的捲髮隨風飄動……。

普希金想和奧列妮娜結婚,但奧列寧得知普希金正受到政府的監視,不願意將女兒嫁給被監視的詩人,而且他也對普希金諷刺朝政的詩作不滿;奧列妮娜的母親覺得普希金性格不穩,不能讓女兒幸福。普希金被拒絕後,也因為奧列寧和沙皇關係越來越親近後和這家人疏遠。

他後來做了這樣一首詩送給奧列妮娜,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我曾經愛過您》:

「我曾經愛過您;愛情,也許還沒有
 在我的心底完全熄滅。
 但已不願再讓它打擾您,
 不願再引起您絲毫悲切。
 我曾經默默無語、毫無指望地愛過您,
 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
 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
 但願上帝保佑你,
 另一個人也會像我一樣地愛你。 」(1829)

《我曾經愛過您》普希金手稿

終於來到了普希金這輩子最後一段愛情,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和娜塔莉雅‧尼古拉耶夫娜‧岡查洛娃結婚,正式走入婚姻。岡查洛娃是俄羅斯當時第一美人,許多貴族對她傾心,包括沙皇尼古拉一世。普希金在1829年一場舞會初見岡查洛娃後,對她一見鍾情不隱藏~(熱唱) 但岡查洛娃卻不像他之前遇到的女人們同樣醉心於普希金的幽默與才華,相反地她對普希金不感任何興趣。

普希金在同年五月向岡查洛娃求婚未果後,心情太煩就直奔高加索,去看望參加俄土戰爭(第八次俄土戰爭,1828~1829)的朋友們。普希金九月才回到莫斯科,他一回莫斯科隨即前往岡查洛娃家,卻仍然得到岡查洛娃和她母親敷衍對待,普希金感到心灰意冷,回到了聖彼得堡,度過一段每天酗酒打牌的荒誕生活。

事情轉機出現於1830年,普希金一個好友在舞會上遇見岡查洛娃,他邀她共舞,順便打聽岡查洛娃對普希金真正的感覺。出乎意料地,岡查洛娃一家對普希金印象都不錯,得知此消息後的普希金馬上又振作起來(愛情真偉大),再訪岡查洛娃家,這次他得到了熱情接待。普希金再次鼓起勇氣向心上人求婚,他知道大家對他被政府監視這一點存有疑慮,於是他請警署局長幫他寫封信,證明警方對普希金沒有任何監視行為,這才讓岡查洛娃一家答應普希金的求婚(事實上一直到普希金過世後,政府才取消對他的監視)。

普希金的夫人:娜塔莉雅‧尼古拉耶夫娜‧岡查洛娃(後改名普希金娜)

求婚成功後普希金雖然因為財務出現問題,不得不將婚事擱置,但他此刻的心情已跟之前完全不同,他將未婚妻比喻成「聖母」,寫下這首《我的聖母》(МОЯ МАДОННА):

「她端莊嫺靜,他的兩眼中智慧無量——
 他們那樣和藹,周身籠罩著榮耀和光輝,
 他們站在錫安的棕櫚樹下,並沒有天使的陪伴。
 我的一切願望都滿足了,造物主
 派你從天國降臨到我家,你啊,
 我的聖母,你這天下最美中的翹楚。」(1830)

《我的聖母》(МОЯ МАДОННА) 歌曲版

他們在1831年結婚,當他們互相交換戒指時,指環不小心滑落,蠟燭也熄滅,普希金當時說這是不好的預兆(沒想到讓他會一語成讖)。雖然普希金看似抱得美人歸,成為人生勝利組,但兩人在興趣和價值觀上都有著很大的出入:岡查洛娃對文學毫無興趣,追求奢華的生活;普希金無法與妻子分享文學上的成就,負債也越來越多。而同為俄國上流社會的風雲人物,岡查洛娃不乏追求者,普希金的紅粉知己也不少,終究造成悲劇。

在1834年,一位法裔貴族丹特士介入普希金與岡查洛娃的婚姻,他因為波旁王朝被推翻而逃到俄國。丹特士能言善道,自命風流,在當時受到許多貴族女子的青睞,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也擄獲了岡查洛娃的芳心。他對當時已是人妻的岡查洛娃展開毫不掩飾地追求與調情,謠言漫天飛於俄國貴族間(同時沙皇尼古拉一世也透露著對岡察洛娃的喜愛),普希金受不了這樣的妒意與屈辱(當然還有自己和妻子長久以來的問題),與丹特士進行單挑決鬥,在丹特士的子彈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事實上普希金的性子急躁,曾與許多人進行過決鬥,不過這次他沒躲過子彈。

普希金過世後,岡察洛娃帶著兒女沒悲痛太久,俄國貴族社會也或多或少礙於丹特士的情面而反應冷淡,倒是在俄羅斯平民間引起哀悼,同期詩人丘切夫(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 Тютчев ,1803~1873)以普希金過世那天寫下了《一八三七年一月二十九日》(29-e января 1837),其中兩句寫著:

「俄羅斯的心將把你當作她的初戀,永難相忘……!」

映證時到今日,普希金仍出現在俄羅斯各級學校的課本上、傳頌於人民之間,各大城市也有普希金的雕像。普希金的詩除了有優美的詞彙、豐富的情感,紀錄他當下的戀愛,也反映出他的遭遇與當時俄國的貴族社會環境。這也是當我們要認識俄羅斯的文化,絕不能不提普希金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以愛情詩回顧詩人一生當然有點狹隘、不夠全面,但如果抽離了愛情這一塊,相信他的一生將會失色許多。

莫斯科阿爾巴特大街上,普希金故居前的普希金與岡查洛娃雕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俄羅斯娃娃的下午茶:男人的戀愛史─普希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