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青別鬼扯》只管總量,不管效益?

「智慧小農」每公頃年收益才4.8萬,繳公糧的老農,每期稻作收益就差不多有7、8萬了。智慧在哪?這中間是有甚麼誤會嗎?

文青別鬼扯

這十多年來,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農業。但早期多從悲情論述出發,痛斥政府長期以來漠視農業,打壓農業巴拉巴拉的。然後告訴大家農業很辛苦、農村很凋零、農民很可憐,企圖喚起大家的銅鋰鋅,期待各界對農業的關注與關懷。

年薪破百萬確實很屌,但若缺乏效益,似乎根本不值得拿來說嘴。同樣的,「農地農用」雖然重要,但農地的合理化使用才是台灣農業發展必須追求的目標。(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年薪破百萬確實很屌,但若缺乏效益,似乎根本不值得拿來說嘴。同樣的,「農地農用」雖然重要,但農地的合理化使用才是台灣農業發展必須追求的目標。(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不過,這種只會說農業很辛苦非常辛苦無敵辛苦有夠辛苦超宇宙時空神奇辛苦或甚至是X他祖宗十八代辛苦,講多了就出現個問題:如果農業真的很辛苦賺不到錢,你要如何說服年輕人下鄉務農呢?

(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農業,這部分確實是文青的功勞。由於農業界的人多不善於言詞與文筆,所以從不知道該如何與廣大的普羅大眾死老百姓對話。這幾年大家會關心農業問題,還真得感謝文青。)

所以從這兩三年來,包括農委會與媒體,開始轉為強調務農也能賺很多錢,口袋會麥克麥克。

說真的,鬼王還蠻支持這樣的報導方法。假如每天都只報悲情故事,拍照永遠只拍老農充滿皺紋的雙手,戴斗笠花布的老阿婆,這樣的產業還有啥希望可言?這樣能吸引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年輕人嗎?

不過,有時看這些正面報導,實在讓人越看越苦惱。很多時候相關報導似乎只在乎「百萬年薪」這件事,反正只要超過百萬年薪就很厲害,完全不討論其中的效益問題。

這十多年來,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農業,但早期多從悲情論述出發。(資料照,記者林國賢攝)這十多年來,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農業,但早期多從悲情論述出發。(資料照,記者林國賢攝)

以蘋果這篇報導來看,主角說「以2人管理50公頃稻田計算,每公頃利潤4成,只要天公作美,每年每人約有120萬元入袋」。換句話說,2人可賺240萬。請問,50公頃稻田的年營收240萬,平均每公頃年收益是4.8萬,這樣有好棒棒嗎?通常繳公糧的老農,每期稻作收益就差不多有7、8萬了,但報導中所提的「智慧小農」,每公頃年收益才4.8萬,這中間到底花生了什麼誤會??這樣值得拿出來說嘴嗎?

報導中所提的「智慧小農」,每公頃年收益才4.8萬,通常繳公糧的老農,每期稻作收益就差不多有7、8萬了。這中間是有甚麼誤會嗎?(截自文青別鬼扯)報導中所提的「智慧小農」,每公頃年收益才4.8萬,通常繳公糧的老農,每期稻作收益就差不多有7、8萬了。這中間是有甚麼誤會嗎?(截自文青別鬼扯)

話說回來,普通人能有50公頃稻田讓他玩嗎?科科,impossible!

現在會冒出一堆大農,基本上是「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所致。擴大生產規模是正確的,但並不表示我們就可以完全不顧土地的使用效益。更何況「小地主大佃農」還拿我們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租金,如果拿了大量租金補貼後,只玩出這種成果,農糧署是不是該重新檢討每位大佃農的成效呢?

同樣的,很多文青很愛講「農地農用」,彷彿只要農地上種的是作物、不是房子,這樣就OK了,完全不管農地的使用效益問題。真的拜託這群文青有空多到中南部多走走多看看,當你們看到台糖幾萬公頃農地都被亂種毫無效益的甘蔗,且甘蔗種植的粗放程度可媲美原始部落時,你們就不難發現:「農地農用」概念只是變相地在掩飾台灣多數農地使用缺乏效益的殘酷現實。

年薪破百萬確實很屌,但若缺乏效益,似乎根本不值得拿來說嘴。同樣的,「農地農用」雖然重要,但農地的合理化使用才是台灣農業發展必須追求的目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文青別鬼扯:只管總量,不管效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