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圖:作者,王溢嘉的文字城堡)
2013年秋天,我到湖南的張家界旅遊,意外在群山中發現一尊手持弓箭的納美人雕像。看到他那獨特的造型,還有周遭秀異的山峰,腦海裡立刻浮現電影《阿凡達》裡的精彩片段、導演卡梅隆、鳳凰、母系社會……還有老子。
在電影《阿凡達》裡,納美人所居住的潘朵拉星就是取景於張家界,除了景色特殊外,還讓人產生微妙的聯想:納美人的坐騎「魅影」跟張家界附近苗族、土家族所崇拜的神鳥鳳凰非常類似(附近就有一個鳳凰古鎮),而且他們也都信奉大地之母,主張與自然和諧共處,有濃厚的母系社會色彩……,導演卡梅隆可說選對了地方。
潘朵拉星上的山,其部分靈感來自中國武陵源的張家界(Zhangjiajie-Hunan 由 cncs - 自製自拍圖片,wikimedia)
但為什麼想到老子呢?因為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南和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老子其人及故鄉雖然眾說紛紜,但大家公認他是春秋或戰國時代的楚國人,而《道德經》則是楚文化的代表作。
《道德經》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雖然寥寥數語,卻很明顯的屬於母系社會文化。老子所說的「谷神」與「玄牝」都告訴我們,他認為雌性才是創生宇宙萬物的原動力與主導者(天地根)。
就字面上來看,「谷」是溪谷,代表深邃、空寂;「神」是玄妙、神秘;「不死」表示生生不息;「谷神不死」意謂從深邃、空寂、神秘的某處爆發出創生宇宙萬物的源源不絕的力量。但為什麼老子會將它稱為「玄牝」呢?因為在中國,「谷」原本就是雌性的象徵,《大戴禮》就說:「丘陵為牡(雄性),溪谷為牝(雌性)。」
長江中游的湖南和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老子其人及故鄉雖然眾說紛紜,但大家公認他是春秋或戰國時代的楚國人,而《道德經》則是楚文化的代表作。(維基共享)
晚近的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也指出,像容器般的山谷乃是子宮與女性的象徵。有人更認為,最早出現在金文中的「道」字,看起來彷彿就是「胎兒分娩」的象形字。但我想我們也不必扯太遠,老子的意思很清楚,他認為創生宇宙萬物的「道」,乃是一種類似雌性生殖力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幾乎所有古老的文明都頌讚與敬畏雌性的生殖力量,不少文化還認為宇宙萬物就是從一個不可思議的神祕「洞口」源源不斷地噴出,而它通常被認為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在《道德經》裡,就出現的次數來說,牝(五次)、雌(二次)、母(七次)等語彙也遠比牡(二次)、雄(一次)、父(一次)要來得多,而且代表更重要的意義。這也表示老子的思想,特別是在和同代的諸子百家相較(譬如儒家),很明顯地具有或依然保有濃厚的母系色彩。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或之前,這種色彩屬於南方,也是楚文化的一個特徵。老子的這些思想也許在反映這種地域性,但我們要知道,當時的楚地亦盛行神鬼巫術之說,而《道德經》卻完全擺脫了鬼神之說,不僅少有神祕主義色彩,而且還相當理性,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母系的理性」,而這正是老子獨特的地方。老子的強調「谷神不死」與歌頌「玄牝之門」,要抬舉的顯然不是它們不可思議的生殖力,而是它們所代表的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這在今天似乎顯得特別有意義。《阿凡達》是西方人拍給西方人看的電影,當我們所在的星球和社會飽嚐巧取豪奪(父系價值觀)的惡果時,卡梅龍告訴西方人,在遙遠的潘朵拉星有一群納美人,他們的母系社會價值觀很可以給我們作參考。
《道德經》是男人寫給男人看的書,老子也提醒把社會弄得滿目瘡痍的男人,在遙遠的春秋時代有過一種歌頌女性創造力的自然哲學,重新認識、親近、奉行它,將會是一件好事。(節錄自《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第6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王溢嘉的文字城堡 王溢嘉:從《阿凡達》看老子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