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九二「不堪」的共識

過去沒有的「共識」,如今為什麼反過來大方擁抱?那是因為國民黨過去和民進黨在國內進行政爭,國民黨強勢,不必拉攏北京當靠山,所以北京説有共識便不客氣地頂回去;但2000年國民黨下台後,為了反綠,採取聯共策略,於是便回頭擁抱北京欣喜的「共識」兩個字。

林濁水

馬總統翻箱倒櫃把舊公文都搬出來,拿1992年8月1日李總統批的《國統會決議》公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的一段,和海協會11月3日回應海基會說的「貴會建議兩會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達一個中國原則」我們「尊重並接受」的話湊起說:你看,這不是李總統批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什麼。

馬總統拿李總統批的《國統會決議》公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的一段,證明李登輝也同意「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記者叢昌瑾攝)

就在他努力証明九二共識早已存在時,網路上流傳一張1992年11月6日《中央日報》的剪報。從剪報中我們看到他痛批北京說,「1992年10月底雙方在香港會談對一個中國的表述明明沒有交集,卻一再放話雙方巳經獲得共識」。用的措詞還難聽極了。

兩樣文件,證明有九二共識;另一個張剪報嚴詞否認,文件登載的時間都同樣是1992年,到底那件是假那件是假?事實上,以上三份文件全是真的,真假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馬總統。他既把他自已在1992/11/06向中央日報講的話藏了起來,又把另外兩件文件依據現在的政治需要完全加以曲解。

1992年11月6日《中央日報》上,馬英九痛批北京說,「1992年10月底雙方在香港會談對一個中國的表述明明沒有交集,卻一再放話雙方巳經獲得共識」。(圖:網路)

這三份文件中,最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剪報上馬總統發言的時間緊接在北京說他「尊重,接受」海基會的建議之後。為什麼北京又尊重又接受海基會的情形下,當時的陸委會馬副主委反而要對北京那麼激烈反彈?

這得回到當時的情境去瞭解

台灣結束蔣經國「三不政策」開始和中國往來後,北京便急於和台灣進行政治談判;而台灣則急於解決兩岸人民往來衍生出的種種爭議,希望建立交流的合理法律秩序。1991年底,為了解決越來越嚴重的海上走私、偷渡和海盜犯罪問題,海基會開始和對方商談管理辦法,但北京堅持把事務性談判和政治談判掛勾,一開口就要求台灣先白紙上寫下「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兩岸商談的是「中國的內部事務」。

台灣方面則強調兩岸事務性協商不應涉及政治議題,如果要寫下這些字,必須把雙方對一個中國不同的看法先講清楚。北京則認為,事務性商談「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

8月1日,為了因應北京「一個中國」的攻勢,李登輝總統主持國統會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這會議記錄就是馬總統拿出來秀的那份公文。

1992年8月1日,為了因應北京「一個中國」的攻勢,李登輝總統主持國統會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圖:陸委會提供)

之後兩岸關於「一中原則」往來表述如下:

8月4日:汪道涵寫信邀請辜振甫。

8月22日:辜振甫接受邀請。

8月 27 日:新華社報導海協會負責人表示:台灣方面確認「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台灣認為「涵義應該有更加明確的論述」。

9月廈門會:中共不願討論內涵,建議逕直引用「海峽兩岸均堅一中原則」。

10月28-30處長級會談:國家定位的協商破局,北京代表丟下海基會代表,逕自走人。

11月3日海基會發新聞稿:提議「以各自口頭表達方式解決並重申應該完整國統會決議」的決議內容,「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11月3日在北京說:台灣己接受「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而「涵義的問題在事務性協商時可以暫不討論。」

11月6日《中央日報》報導:陸委會副主委馬英九表示,明明已經「商談功虧一簣」,海協會也「明知雙方就有關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並無交集,卻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中共是「言不顧行,行不顧言」。中共「缺乏誠意」是「政治勒索」。

11月16日海協會致函海基會:對雙方已經有一個中國有「共識」的立場並沒有因為馬副主委強烈抗議而改變,海協會向台灣告知口頭表述要點為繼續強調「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是也在實務上做了兩個讓步:

其一,「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其二,同意表述的方式還可以充分討論,並願意聽取海基會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

從此台灣不再回函,但很明顯的,當時講有共識的是北京,而台灣是否認的。北京的讓步是把事務性談判和一個中國的問題切割處理。

既然如此,此後國民黨2008重新執政,因國民黨的立場,尤其馬總統一直是「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所以根據1992年「在事務性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切割處理的原則,其實沒有什麼「蘇起發明了九二共識,馬總統才能談判三通等交流協議」的問題。
不久前,我在討論中問蘇起:「馬總統一上台時親中親得那麽不像話,你還是認為縱使是這樣,沒有你的九二共識,北京還是不會理睬馬總統嗎?」這個問題,很遺憾的在整個會議中他一直沒有回答。

國民黨2008重新執政,根據1992年「在事務性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切割處理的原則,沒有什麼「蘇起發明了九二共識,馬總統才能談判三通等交流協議」的問題。(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時間再回到1992年,李登輝總統和當時的馬英九副主委為什麼那麼避諱沒有講淸楚的「共識」兩個字?理由太簡單了,中國大,台灣小,面對大的,小的要嘛不簽契約,要嘛就把各種內涵簽清楚,這樣才會安全,那有小的隨便就簽一張沒有面額,只叫「一個中國」的支票就交出去的道理。

但當時精明的馬副主委為什麼現在變糊塗了?理由有很多,其中有一個是最不堪的,便是過去和民進黨在國內進行政爭,國民黨強勢,不必拉攏北京當靠山,所以北京説「有共識」國民黨便不客氣地頂回去;但是2000年國民黨下台後,為了反綠,採取聯共的策略,便回頭擁抱北京欣喜的「共識」兩個字。

連戰不就是這樣把「國共聯手反獨」和「九二共識」一齊寫在《胡連公報》上?真是不堪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