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我們有個共識,這個共識叫做我們沒有共識」,請問從以上這句話來看,究竟有共識還是沒有共識?
關於「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就是「亞投行」,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的時候,發現台灣竟然已經要加入了。當然重點在於,馬政府的陸委會主委3月30日早上還在立法院告訴大家「必須考慮到國家尊嚴,在尊嚴、對等的情況下才願意參加」,結果不到半天,馬英九就打算透過「國台辦」遞交參選意向書,徹底打臉自己的官員。
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早上還在立院報告,不到半天,馬英九就透過「國台辦」遞交加入亞投行意向書。(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果然,輿論多數是不能接受這件事情的,亞投行屬於國際性組織,必須向亞投行籌備處遞交申請書,各國透過外交管道表達意願,至於被馬政府定位為「不屬於國與國關係」的台灣,只能透過兩岸兩會管道,由「陸委會」請「國台辦」代為遞交給籌備處。
這樣的情況上次才發生過,去年APEC在北京舉辦,台灣的邀請函是由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來台訪問的時候,在早餐會「順便」遞交給陸委會,陸委會再「轉身」拿給負責APEC事務的外交部。
堂堂陸委會和國台辦,只淪為「信差」功能,掩飾一個事實:台灣參與亞投行、APEC本來就是「外交」事宜,而且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
九二共識裡既然有「共識」兩字,為何還能允許各表?圖為九二共識一詞創造者蘇起。(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所以,如果你不同意參與「國際組織」亞投行,必須透過陸委會遞交意願書給國台辦「代為」向籌備處表達意向,那麼你應該不會相信「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件事。
所謂「一中各表」這個前提,大家常把焦點放在「一中」,擁護中華民國的人就歡欣的表示「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但是更大的問題明明在於「各表」。「各自表述」的意思,就是「沒有共識,所以我們各講各的」。
回到九二共識這個名稱裡的「共識」兩字,既然有共識,為何還能允許各表?翻譯成白話之後,你就會發現內容根本叫做「我們有個共識,這個共識叫做我們沒有共識。」
等一下,「我們的共識叫做沒有共識」,這樣是哪門子的共識?想像一下,兩個正在打架的人宣稱「我們和平互惠,因為都在揍對方」,夠荒謬了吧。
國民黨所理解的九二共識,是片面幻想。(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更何況,如果有個九二「共識」,那麼台灣、中國兩方怎會連名稱都有所不同,國民黨始終堅稱「一中各表」,不過,對不起,中國從來沒有沒有講過一中各表,無論是「一中架構」、「一中框架」、「一中原則」,從來都是他說了算,沒有「各表」。換句話說,國民黨所理解的九二共識,是片面幻想「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他們稱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各自表述,但偏偏中國沒有這麼認為,從根本上就已不是「各表」。
再問一次,「我們有個共識,這個共識叫做我們沒有共識」,你給我翻譯翻譯,究竟有共識還是沒有共識?什麼叫做共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開放民進黨:LBJ 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