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創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包含英、法、德等40餘個國家遞件申請,面對此國際情勢的轉變,馬總統也責成財政部著手擬定參與意向書,正式向主辦單位提出申請。然而「亞投行」是北京主導的「區域性政府間國際組織」,我國參與將面臨身份、名稱及華府意見等挑戰,政府必需慎重以對。
「亞投行」是北京主導的「區域性政府間國際組織」,我國政府必需慎重以對。(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首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針對台灣參與「亞投行」的身份與名稱,表示「可按國際慣例辦理。」但檢視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模式可分為以下四類,第一類以「中國台北」(Taipei, China)名稱,但「抗議中」的亞銀模式;第二類以「中華台北」 (Chinese Taipei)名稱參與的亞太經合會模式;第三類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加入的WTO模式;第四類直接以「中華民國」及「台灣」的名稱加入,如參與中美洲銀行組織。倘若最終僅能以「會員經濟體」的身份及「中國台北」的名義加入,此雖有前例可循,但台灣社會無法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特別強調台灣與香港入會需進一步協商,而北京對台學者嚴安林也直言,「如果2016年民進黨執政,台灣加入亞投行將更困難。」這顯示出,北京不僅欲將台灣入會「港澳化」,更企圖利用此次入會談判的機會「框住台灣」,以降低2016年台灣政局變化的衝擊,此舉勢必提高我國入會的政治風險與代價。
再者,美國與日本對「亞投行」營運決策的透明度尚存疑慮,至今仍未加入,我方先行「脫隊」加入「亞投行」,似乎是向華府傳遞台灣轉向加入「中國隊」的訊號,將對台美關係與互信造成傷害,甚至壓縮台灣的國際戰略空間,不可不慎。
我方先行「脫隊」加入「亞投行」,似乎是向華府傳遞台灣轉向加入「中國隊」的訊號,將傷害台美關係。(路透)
整體而言,目前「亞投行」的治理結構與規則尚未明確,我國應優先深化在亞銀的影響力,提升台灣在區域的能見度,同時針對加入「亞投行」探詢華府與東京的意見,且務實地從風險控管、經濟效益與財務等面向展開評估,進而向國會提出報告取得共識,並視最終出爐的章程與會員權利義務,或待美日加入之後,再做最後決定,避免被「戴上手銬」登上國際舞台。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研究人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