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穎
勞動部長陳雄文宣布,獲銀行團點頭,將捐出20%法拍分配所得,解決華隆員工退休金和資遣費。(記者黃邦平攝)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華隆案,於15日傳出解方。勞動部長陳雄文表示經勞動部同財政部、金管會等部會協調兆豐銀行、全球人壽等18家華隆公司大園廠分配案之債權金融機構捐贈其自大園廠分配案20%受償金額,約4億元,可清償華隆勞工約六成的退休金債權。此外,本次未能全額受償之金額,將於華隆公司名下另一廠房,頭份二分廠拍賣時受償,部長並以他的名字做擔保,保證能依大園廠的模式,使銀行捐贈分配金額。
乍看之下,勞動部此舉似乎可解決延宕多時的爭議,然細細觀之,則問題百出。
首先,18家金融機構於大園廠分配訴訟中,是與華隆員工,同為華隆公司積欠債務的債權人,可說是與勞工同因關廠而受損。法律上,銀行完全沒有理由要捐贈受償金額幫助勞動部處理其職責內的爭議。而金管會身為金融機構的監督機關,握有金融檢查的權限,由此觀之,勞動部同金管會向銀行「協調」之舉,不過是政府以公權力,威嚇人民,逼使人民相殘的卸責手段。
其次,華隆名下另一二分廠拍賣,目前仍處鑑價階段,依現行法律程序,到拍賣結束分配,至少需費6年。華隆員工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已經為他們的退休金奔波爭取了10年,這批遲暮的工人,還有多少時間等待?
此外,陳雄文部長信誓旦旦地以他的名字擔保二分廠的拍賣能依大園廠模式處理。試問,這樣的擔保有何法律效力可言?若僅為承諾,這個不斷承諾跳票的馬政府又有什麼理由能取信於人民?
華隆案的關鍵在於,政府抓住銀行受有20多億分配金額之契機,創造銀行讓利之正當性,然而,這一切建立在一個前提:關廠公司留有一定價值之財產。與八零年代,「紡織業的台積電」華隆相較,台灣成千上萬的關廠工人,有多少人能讓勞動部循此模式,「妥善」處理。
就此,勞動部對華隆案的解決方式,無非是將勞工問題個案化,毫無解決勞工問題的誠意。若要徹底解決勞工的困境,唯有勞動部負起責任,確實監督雇主提撥基金至退休金、墊償專戶,並修改勞動基準法28條,擴大墊償範圍至退休金與資遣費。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